【铜心向党 仁心为民】党建+点燃“强村富民”引擎
今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竹元村立足村情实际,凝聚多方力量,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着力在集体经济、村个体户、闲置资产三元素上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力量聚、群众富、动力足的党建引领“强村富民”新路径。
抓住“关键点”,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换届为契机,竹元村实现选举“一升一降”的目标,选优配强了新一届村干部,提高了村干部的办事能力和效益。村党支部从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入手,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充分调动和提升党员积极性,凝聚发展合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网格”,充分发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优势。如今,竹元村已经发展了一支有19名队员的“女子先锋队”,在化解矛盾、法治宣传、移风易俗、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半边天”的作用。同时,按照“三培三带”原则,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后备干部,近两年共发展35岁以下党员2名,涌现致富带头人4名。
立足“优势点”,壮大集体经济元素。发挥“党建+产业”模式。竹元村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大户+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申请扶持壮大村级集体资金100万元,用于肉牛产业发展,其中约40万元用于养牛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600多平方米养牛场一座,配套设施齐全,即青储池2个,饲料房1间,管理房1间,占地面积2.35亩,可规范养殖70头牛。60万元用于致富带头人发展肉牛养殖,目前已完成合作协议签订,制定了分红方案与分红比例,现大户养殖存栏28头,计划在9月底完成补栏。每年按投入资金的5%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找准“赋能点”,激发村个体户元素。在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中,竹元村持续加强与本地乡贤能人联系,邀请在外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发展,通过“大户+散户”、家庭农场等模式带动全村产业发展。今年,全村建立县级家庭农场2个,集中连片产业基地800余亩,其中辣椒350亩、茶叶200亩、青脆李100亩、西瓜60亩、牧草50亩、南瓜30亩、香瓜20亩。带动3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利益联结506户,年务工工资50万元,实打实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探索“创新点”,盘活闲置资产元素。竹元村充分利用大户发展产业这一优势,鼓励外出务工的村民积极将自己的闲置土地流转至大户,全村流转土地1000亩,支付土地流转费12万元,这样既解决了大户种地难的问题,又为土地找到了合适的“婆家”,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同时,利用地处集镇范围内的优势,将村委会一楼腾出两间店面用来招租,每年租金1万元;将闲置竹元小学出租,每年租金1.2万元。竹元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探索和实践利用闲置资产,加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张娜)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