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铜仁:让非遗“活化石”火起来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专题 多彩民族有多彩

走进铜仁:让非遗“活化石”火起来

2023-09-07 15:5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各民族多彩文化之美。

9月4日至5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贵州、广西、云南省(区)党委网信办及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铜仁。

ea2f6ebae700aa7c3b2d0e11a1900d0d_640_wx_fmt=jpeg&wxfrom=13&tp=wxpic

活动紧紧围绕“多彩民族有多彩”这一核心主题,结合线下采访与线上宣传,集中宣介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省市县三级媒体的编辑记者深入民族地区实地调研采访活动。通过图文、微博、AI海报、直播互动、短视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充分展示当地风土人情,讲好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国故事。

抵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花灯、罐罐茶、箫笛、板凳龙、油纸伞……一个个鲜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穿越时空,千百年间、代代相传,在线下线上平台的展示中,绚丽多彩的“活化石”再次焕发光芒。

一场现代范儿的“非遗”晚会

9月4日晚,一场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印江站)在“欢聚印江”中唱响,“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十足的热情展示着印江民俗、印江文化。

在印江博物馆前,花灯、板凳舞、摆手舞一一上演,长号唢呐的曲调悠长,带有土家族苗族特色的改良版服饰惊艳亮相,以印江油纸伞为道具的舞蹈让现场观众和记者眼前一亮。

640

DJ“打垒堆”将晚会推向高潮,刻在记忆里的土家摆手舞让现场欢乐不停。“我们少数民族非常的热情、非常好客,而且都能歌善舞,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到印江,这些民俗表演,对我来说感觉非常震撼,少数民族中的艺术家们太多了,我也非常希望就是这里的文化能有更多的人看到,能有更多的人来我们印江来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国日报孙美珍说。

地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陵山脉主峰、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西麓。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客观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大量古老、独特、神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存续,成为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瑰宝。

3

有高亢奔放的高腔山歌;古拙厚重的砂陶;图案造型独特的印染;寓意“圆满吉祥”的油纸伞;传统造纸术“活化石”白皮纸;“灯中夹戏、插科打诨,戏中夹灯、灯中演戏”的灯夹戏;集祭祀、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于一体的傩堂戏……

这些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民族瑰宝,被悉心陈列在印江博物馆内的非遗体验馆,为了让“采访团”全方位了解印江的非遗故事,这座县城里最为宏伟的博物馆,更是请来了省级、市级非遗守护者,为采访团一行开启了厚重的传统文化之门。

4

非遗展馆的顶棚,由整齐排列色彩斑斓的油纸伞铺满,扇骨上纤细密布的竹条错落有致,承载着72道工序,从600年前传承至今。20岁到65岁,印江油纸伞手艺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朝全依然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印江油纸伞,“我们也在努力学习和更新,在保留油纸伞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入更为完整丰富的油纸伞技术,让油纸伞转化为印江特色的产品,让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

当下印江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对境内非遗实施保护,并积极促进非遗资源的转化利用。土家族过赶年、土家族摆手舞、土家族焰火架编扎技艺、合水长号唢呐等散落在民间的非遗项目被转化为旅游产业,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源头活水,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光芒再现,正一一走入百姓、校园、千家万户,并走向更大的舞台。

山村里的百姓大舞台

茶山环绕、空气清新,一袋袋加工好的茶叶锁住清香,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新寨镇团山村销往国内外。

5

唢呐迎宾、锣鼓激荡,团山村寨门前的欢歌载舞庆丰收,“卖花郎”“推车跑马”花灯表演寓意吉祥,耄耋之年的传承人精神抖擞,唱腔明亮。

“马马灯”是印江流传的一种独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对老百姓而言“马马灯”是乡间地头的“草根戏剧”,更是拜年讨好彩头的喜庆表演。“推车跑马花灯以前是在每个村寨要过新年的时候,要到处去跳花灯,以《跑马推车报福来》来驱赶瘟疫,迎接新一年的福气。”75岁的田庆权和80岁的田儒恩依旧活力四射,前段时间还将《跑马推车报福来》带上铜仁市2023年梵净山民族非遗文艺大赛的大舞台。

源起唐朝兴于宋的印江花灯,以其介于民间舞蹈和民间小戏之间的特殊表演形式深受村民喜爱,《卖花郎》节目中,76岁周和平在唱起花灯小戏时神采奕奕,明亮的双眸尤为醒目。“希望将花灯戏传承下去,弘扬发展下去,让人们喜爱我们印江的优秀传统文化。”

666

饱含诚意的演出,让光明网记者邱晓琴十分感慨。“因为我的家人就是土家族,然后我对土家族文化还是有很多了解,也感受到这个土家文化也非常有魅力,我也特别希望更多人去关注土家文化、关注印江、关注铜仁,也会把咱们这边的故事这些非遗的文化讲给我的同事啊,讲给我的家人,让大家了解非常绚丽多彩的土家文化。”

当下,印江县正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美丽乡村·踏歌而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让非遗表演走村入寨,深受群众喜爱。

“ 近期都会开展我们‘美丽乡村·踏歌而行’系列活动,走入印江各村各寨,带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就比如说今天,我们具有代表性的傩戏、传统花灯,以及锣鼓唢呐等,这些都是百姓非常喜欢的,而且这些节目其实也是源自我们的百姓。我们的群众。”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旅局文化馆工作人员田宏玲表示,印江将持续通过非遗节目展出的方式,让现代人能够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了解印江的民族文化,感受印江热情。

侗乡里的箫笛悠扬

“多彩贵州有多彩”主题活动在铜仁的最后一站,来到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侗乡风情园,在这里,采访团遇见了与大方漆器、仁怀茅台酒并称贵州三宝的玉屏箫笛,品尝了油茶熬制的玉屏特色罐罐油茶。

7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的三藩市举行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玉屏箫笛以其造型独特、制作精致、音韵清越、美观大方等特点而一举夺得了金奖,为世人所瞩目。

百年后,在侗乡风情园内,以箫笛为主题的展示馆叙述着平箫玉笛的前世今生,在侗家女子的演绎里,被赋予新的乐曲和生命。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方面,因为我本身也是在做海外传播,也希望来到这边,把铜仁好玩的、有趣的资源,能够通过我们的视角、系统分享给受众,特别开心看到箫笛演奏,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更加深入地进行一些探索。”新华网宿鑫说道。

还未见罐罐油茶,便能闻到浓郁的油茶香,在乡愁馆内,玉屏罐罐茶传承人姚敦烈早已用陶砂罐煨煮好佳肴。

8

罐罐油茶苦凉回甘、清香可口、醒脑提神,有祛湿热、防感冒、治腹泻的作用,是侗家人特别喜爱的饮食和招待客人的传统特色佳品。

舀陶砂罐里沸腾的油茶水倒入碗里,葱花、芝麻等佐料进一步激发香气。“罐罐油茶的味道感觉出乎意料,挺好喝。”品味侗家拦门酒、看玉屏乡愁故事,民族的团结和热情让国际在线王馨悦最为印象深刻。

“客人来到家,敬烟敬酒敬油茶”,如今,传承人姚敦烈的油茶也成了致富产业,节假期一天能卖上2000碗左右。“我也教会了好几个徒弟,希望这门手艺能继续传承下去。”

注重知识、情感和技能、手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一个个传承人的坚守下,走入现代。那些刻在记忆里的“活化石”,让民族的链条紧密相连,在铜仁的山水间,在匠人守护、新人传承的加持下,让文脉不断,源远流长,迎接熠熠生辉的未来。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怡珉 杨健 图/文)

责任编辑:曾丽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