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扎实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松桃扎实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

2023-09-14 10:5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面推进以来,松桃结合搬迁群众的就业现状,围绕“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工作目标,着力解决搬迁安置点搬迁群众弱劳动力就业,扎实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

摸底数破难题。通过驻村干部、社区干部及帮扶责任人每月开展搬迁群众信息排查,建立搬迁弱劳动力台账,在社区设立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就业服务台账,聘请专职就业协管员负责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建立入户走访机制,因户施策,宣传推荐务工岗位,掌握搬迁户用工意愿需求等,为搬迁群众提供常规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服务。

投资金搭平台。结合社区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通过落实场地免租、税费减免等政策,利用安置房楼下商铺的资源为创业者铺通“绿色通道”。育才、团山等安置区的12家企业享受了税费减免,免三年场地租金扶持;8家企业落实了场地租赁补贴。并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5万元在两个社区建设楼下微工厂,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家、楼下就业”。

引企业抓服务。聚焦安置点管理实际情况,聚焦搬迁群众特殊群体,聚焦就业服务和弱劳动力就业质量提升,在安置社区引进技术要求不高、工作时间灵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搬迁弱劳动力就近就业,在用工上对搬迁群众坚持“录用优先”原则,不断强化就业服务供给,优先解决在家的50、60的弱劳动力上岗就业增收问题。

重培训求实效。根据搬迁弱劳动力需求,用工企业优先选定搬迁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以提升搬迁群众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专业技能,采取“培训+车间+就业”以工代训模式,把安置点的楼下车间作为培训学校,让搬迁群众一边培训一边就业,目前70余家“微工厂”,已实现2000余人就业,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有效实现50、60、70岁的弱劳动力就业增收。(杨智勇)

责任编辑:陈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