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共叙山海情 同圆教育梦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一阵悦耳的歌声在思南县田秋小学校园里飘扬,合唱团的学生们在“莞香田秋”党建文化展示中心练习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莞香田秋”党建文化展示中心是莞思协作共建的党建阵地,占地156平方米,为全开放式设计,分光耀之路、光明之路、光荣之路、光华之路四个篇章,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
通过组织开展“红色经典我来读、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电影我来看、红色知识我来答、红色未来我来绘”系列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成为红色文化的继承者、受益者、传播者。
“在教育结对帮扶过程中,我们会将东莞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咱们思南,在这几年,我们陆续在学校的德育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党建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带来了一些我们认为比较先进的东西。”两次来到思南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的东莞教师刘继明对思南这座乌江边上的山城怀有特殊的感情。
乡村振兴,人才为基;人才发展,教育先行。自东莞市塘厦组团和铜仁市思南县开展莞思协作以来,两地把教育帮扶作为莞思协作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援建设施、互派教师、打造阵地等措施,让教育“输血”与“造血”结合、支援与合作并举,搭建起了资源共享、务实合作的桥梁,推动思南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莞思教育协作帮扶教师的引领,以及协作共建项目的推动,田秋小学已经把“莞香田秋”党建文化展示中心打造成了学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如果说“莞香田秋”是田秋小学党建引领教育的新开端,那么“莞式慕课”的引入则打开了思南三中教师的新视野。
以“东莞教学资源应用平台”为载体的“莞式慕课”,是东莞市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全市统筹建设了“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包括10万多节优课微课,110多万道习题,30多万个教案、课件等配套资源,构建了优质教学资源供给的长效机制。
莞思协作以来,塘厦组团帮扶老师将“莞式慕课”的平台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让莞式慕课与三中的实际教育教学更加紧密融合,利用“莞式慕课”平台创设了更加直观的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纷呈。目前思南三中已开通“莞式慕课”账号 2171个,覆盖全体教师和学生,让学校171名教师可线上学习使用这些资源,让2000名学生受益。
“‘莞式慕课’已在我校生根发芽,教师们通过利用东莞市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开展校本教研、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线上直播、钉钉平台与东莞市塘厦中学、广东省黄振余名教师工作室开展异地实时在线示范课公开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思南县第三中学安全办主任肖勇介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合作交流,“莞式慕课”共享了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为思南县第三中学打造了一支真正“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执教情怀赤子心,山海相拥莞思情。今年9月,由东莞市塘厦组团出资800万元援建的思南县枫芸乡幼儿园正式开园。园舍的建成,犹如东西部协作之间的教育奋进之笔,成为了思南县与东莞市之间新“山海情”的见证者,彰显着坚定的东西部协作力量。
“目前,幼儿园开园已经招收了第一批幼儿,在园幼儿人数有135名。整洁宽敞的校园环境、设施健全的教室、各种新奇的玩教具充分满足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的发展,相信孩子们在这里能得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思南县枫芸乡幼儿园园长李芳表示,她和老师们会将一流的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好好利用起来,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据悉,该园是莞思协作共建项目,占地面积6187平方米,建筑面积4098平方米,开设大、中、小9个教学班,可容纳280名幼儿。新园的建成让枫芸乡幼儿园彻底告别租用民房办园、教室和楼道狭窄、各教室间上课相互干扰等诸多问题,让老师和孩子们拥有一个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
2021年以来,东莞市塘厦组团不断探索教育帮扶协作新模式、新做法,通过学校结对、社会力量聚合,充分利用东莞市教学资源优势,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中进行指导,让思南县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自2021年东西部协作东莞塘厦、茶山、横沥组团结对思南县以来,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合计投入协作资金和争取东部社会捐赠资金或物资近1200万元,其中投入超过900万元创新推动学前教育,我们结对7间学校,派出教师14人,从教育基础设施到师资队伍建设,再到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多措并举,共同促进思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思南小组组长、挂职思南县委常委、副县长尹晓航表示,双方会在结对帮扶期间开展更多形式、更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思南教育事业发展。
未来,随着东莞市和思南县教育协作的深入推进,在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将以东莞的教学长项与优势,实现思南教学资源最优化持续输入,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学有优教”,享受到两地协作带来的红利,打造思南县东西部教育协作“新样本”。(陈敏 孙磊)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