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手勠力振兴】江口:梵净山下有亲人 莞铜协作见真情
自莞铜对口协作以来,铜仁工作组江口工作小组围绕“我在梵净山下有亲人”总体思路,实施“我在梵净山下有间房”项目,通过“四个赋能”,推动铜仁江口县智慧养老院建设成为首家莞铜协作养老院,推动江口县养老事业提速发展,让江口县城乡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在资金投入上赋能
提质改造居住环境
2022年投入3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对原江口县智慧养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包括:实施适老化提质改造30个卧室(含卫生间),建立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洗烘一体全自动洗衣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调度中心、安联网监控室,安装安全护栏、雨棚、无障碍扶手、防滑地面、外墙装饰、文化墙等;院落美化、绿化、亮化;床位安全呼叫系统安装;步梯适老化改造、停车场建设等。改造工程已于2022年底完工,大大改变了过往养老院基础设施简陋、公办敬老院床位闲置、老年人生活不方便,部分老人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等困境难题。目前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共32名,其中特困人员28人(全失能10人、半失能3人、全自理15人),低保人员4人。
在企业引进上赋能,增加服务护理功能。在江口小组的大力牵线下,引进广东省慈爱莲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对入住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灵慰藉、康复理疗、养老护理、养生保健、临终关怀上提供现代化老年服务,打造“医、康、护、娱”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开展失能长者照护。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提供“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的服务,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开展园艺小组服务。为了缓减老年人因长期缺少子女照顾和关心而产生孤独、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敬老院旁开辟菜园和花园,让老人们种菜、弄花、养草,回味田园生活,享受劳动的乐趣,降低老年人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增加老人的获得感、成就感。
开展康复训练。针对高龄长者的躯体活动能力和质量越来越差的普遍问题,在院舍开展移动式地面康复、墙面互动康复、桌面互动康复、运动治疗等功能训练,助力长者改善活动能力。
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全力打造智慧养老新模式,建立了统一的院舍养老科技平台,融合智能硬件及软件,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老人提供安全监护、健康管理、配餐、护理等养老服务,达成院舍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数据网络随时更新,提升服务效率及准确性。
在医养结合上赋能
助推健康养老建设
实行健康档案管理。根据院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管理的基本服务流程,通过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干预等方式,对院舍老人个人进行全过程健康服务。
加强技术帮扶。发挥东莞市东坑医院作为公立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单位的优势,推动东莞市东坑医院与江口县智慧养老院签订了《技术帮扶协议书》,进行为期2年的技术帮扶,全面提升江口县智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护理能力。
开展医疗义诊。组织东莞大朗组团的医生护士到江口县智慧养老院开展义诊活动6次,为敬老院32名老人们提供就地诊疗、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等贴心服务,为老年人创造更优质的生活条件和医疗保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浓浓温情,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在社工服务上赋能
助力幸福养老有保障
大朗组团投入20余万元,聘请6名社工到养老院开展救助服务、照顾安排、适老化环境改造、家庭辅导、精神慰藉、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社区参与、老年教育、咨询服务、权益保障、政策倡导、老年临终关怀等活动。其中包括帮助老年人选择最适合他们的照护安排,对老人的身体、经济、社会、精神因素进行分析与辅助评估,制订照护安排;辅助评估各选择、代表老人查看养老机构设施,在老人住进机构之后帮助老人尽快适应,并积极联系老人的监护人提供持续的支持等等。同时,通过连接社会资源,联系志愿者团体、学生志愿者,入院探访老人,同老人聊天或表演节目或开展互动游戏,缓解老人孤独寂寞情绪,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温暖和陪伴,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孔亮平)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