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万山: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万山: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2023-09-21 10:3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万山区不断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在下溪乡瓦田村的山地刺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紫黑葡萄挂满枝头,十几名村民手持剪刀,将葡萄一一采下,利落地装箱、称重、装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曾经的瓦田村因山多地少没产业,是有名的“穷山沟”。为了将山地劣势转为山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瓦田村村支“两委”在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群众种植山地生态刺葡萄,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瓦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敏捷向笔者介绍,“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村里面的一些坡地、荒地流转过来,然后鼓励农户自行承包发展种植山地葡萄。目前,全村的种植面积已经有2000余亩。”

张绍安是瓦田村人,前些年在外务工,2017年返乡后在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开始种植葡萄。从开始试种1亩到现在承包种植60余亩,他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葡萄已经进入丰产期,今年挂果预计超过30万斤。

“村里带头发展产业,政策和优惠都很好……”村民张绍安为此点赞。

此外,瓦田村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鼓励村民自主创业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居间服务、资产入股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为群众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我们主要通过资金入股的形式,为我们有创业想法的村民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要村民的口袋鼓起来。”袁敏捷坚定地说。

在村集体资金的加持下,村里的蛋鸡养殖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瓦田村生猪养殖年出栏1500余头,绿壳蛋鸡4万余羽。与此同时,村里还开办葡萄酒厂,深度发展葡萄酒、饮料加工等产业集群,提高葡萄的附加值。村级产业的多样化、规模化发展,让村里面的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务工增收的双赢局面。

通过强化党支部引领,让群众口袋“鼓起来”的还有大坪乡川硐村。近年来,该村积极探索“党组织+N”模式,通过股份合作、企业带领、规模经营等方式,筑牢了产业发展网,构建起群众稳定增收基础。

大坪乡川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涛告诉笔者,他们每个季度都会召开党员大会,每个月召开支委会,通过党建联建,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凝聚了村里的发展合力。

通过“党组织+合作社”模式,川硐村组织带领村民在2017年11月成立了合作社,大力发展大五星枇杷种植业,种植面积达200亩。今年6月,村里的大五星枇杷进入丰产期,收入达10万元,带动70户村民就近就业。

为了帮助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拓宽劳务用工渠道,打好乡村振兴民生算盘,算好强村富民“经济账”,今年7月,川硐村村支“两委”又积极创办了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

“我们的服务内容主要有求职介绍、劳务维权、政策咨询。我们现在有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为老百姓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我们的老百姓在外面务工,有了其他工作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及时的为他提供维权服务,让他们在外面就业更有保障。”曾涛明确地说明了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存在的意义。

在区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积极和用工量大的企业、项目等进行对接,有10多家来自东莞、深圳等地的企业入驻到合作社,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村民游飞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说:“现在我们村里有了这个合作社,我们来找工作就方便多了,而且这些企业都是村里面选出来的,我们自己也放心一点,有保障一点。”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铜仁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指引下,万山区将围绕“两强两富”目标,以基层党建为引领,进一步挖掘完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土地“转”起来,结构调整“活”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夏明凡)

 

编   辑:陈  虹

二   审:陈  娟

三   审:蒲  智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