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铜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和美乡村一路高歌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铜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和美乡村一路高歌

2023-09-27 08:46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茶林掩映,侗风苗韵;青山落晖,烟雨苍茫……漫步在铜仁市山乡之间的一个个小村庄,犹如身处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中。

1

铜仁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农业农村人居环境、生态治理、产业振兴。一大批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正在成为桃源铜仁的新名片。

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引擎

9月15日,在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养菌车间,21万袋层层叠叠的鹿茸菇菌包经过人工搔菌环节后,随即通过自动流水线运送到出菇房。

“从拌料到养菌,菌包经过70天的培养,现在只需要在出菇房智能管理30天,就能采收。”该公司总经理陈家平说,依靠智能工厂化车间大数据平台,种蘑菇就像在工厂里生产零部件一样,产出的“数字蘑菇”源源不断发往市场,走上市民的餐桌。

2

作为一家集食用菌产学研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省级龙头企业,贵福菌业依托科技引领,将食用菌从田地里、大棚中转移到工厂内,168个菇房实现轮流采摘,每天可采收新鲜食用菌12万公斤,真正让食用菌生产告别靠天吃饭和淡季旺季之分。

近年来,铜仁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持“突出点、连好线、扩大面、全覆盖”和“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实现了乡村特色产业崛起、农民富裕富足。

3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力推动生态茶、生猪、家禽、蔬果、食用菌、薯类、中药材、牛羊、蜂蜜、特色林业十大特色优势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构筑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为在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铜仁市共有绿色产品41个、有机产品10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商标第29类、第31类、第35类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成功并获得商标证。在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同时,铜仁也提前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4

153万亩生态茶园基地连绵起伏,目光所及皆覆盖一片绿海,独一无二的自然生态、浓郁厚重的茶道文化、蓬勃兴起的生态茶产业,正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根据多元发展现状,不断推进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11万亩抹茶原料基地先后建成,1620吨抹茶年产量,源自梵净山下的一叶佳茗化身贵茶欧标抹茶,远销12个国家。以“梵净抹茶”为核心的抹茶公共品牌,在青山绿水间奏响铜仁丰收好声音。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初秋时节,走进铜仁各村寨,道路干净整洁,房屋整齐划一,墙绘赏心悦目,邻里其乐融融,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在碧江区云场坪镇路腊村,依山而建的房前屋后,各色花儿竞相开放,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田与远山、彩墙黛瓦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田园风光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5

“当年是真穷,房屋破旧,山路坎坷,家家户户窝在山沟沟里,靠着一亩三分地过活。”路腊村党支部书记杨光清感慨地说。

近年来,路腊村结合当地实际,紧抓问题,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强落实、补短板,让乡村焕发新面貌,有力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春赏樱花、夏品荷花、秋观紫薇、冬看火棘的旅游新突破。

百花争艳百般姿,村村寨寨不同景。铜仁因地制宜,聚焦农民生产生活痛点开良方。小尺度、融自然、留乡愁,一抹抹点睛之笔催化乡村之美。

站在鲜花盛开的自家小院里,53岁村民杨克喜特别感慨。说起村子这些年的变化,他的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自豪和满足。

6

“以前住木屋,如今住小洋楼,差别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杨克喜家的小院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这里山川秀美,树林茂密,层层梯田、美丽乡村路、弯弯曲曲的河流与村庄相得益彰,使人感觉如在画中。

村景因人而变,乡村因人而兴。郭家湾村本着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整治要求,大力加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

出门水泥路,抬腿上客车,这是村民吴先明最强烈的感受。他说,现在进村路铺设了柏油,路面也扩宽了,公交车直接开进村里,学生上学、村民出行都方便了很多。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当前,随着铜仁各乡镇、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行动的持续开展,道路四通八达,村落整洁有序,产业兴旺发达,人民生活幸福。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乡村巨变新画卷正徐徐展开,不断擦亮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新农人走好兴农路 

春华秋实又一季。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田坪镇彰寨坝区,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稻浪滚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稻香。

在阳光的照耀下,饱满的稻穗儿显得格外耀眼,满眼尽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的醉人景象。

7

“天气炎热、雨量增多,须规范机具田间转移和作业的操作。”坝区机耕道上,农机手姚林一边对收割机进行安全检查,一边给其他农机手分享水稻收割应注意的细节。

姚林是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9年,他看准农机发展机遇,在玉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邀约志同道合的几个年轻人,购置4台旋耕机,组建合作社,把农业当成事业,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培育新农人,走好兴农路。近年来,铜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瞄准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坚持把新农人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大力培育发展新农人,破解新农人发展中的关键难点,加速乡村人才兴农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内外用工市场需求,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经营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方式的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8

出台返乡创业就业激励政策,推动和引导有资本、技术和创业经验的在外能人返乡创新创业,带动更多先进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努力营造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良好氛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铜仁越来越多的群众转变为新农人,当上职业农民,活跃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的大舞台上,展现奋斗者风采。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合作社的新农人有30人,从最初的只能耕地,到现在的育苗、插秧、管护、收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对于未来,姚林信心十足。他们将用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推动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社会化服务,不断为乡村振兴贡献新农人力量。(葛永智)

 

编   辑:陈  虹

二   审:李  睿

三   审:吴江明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