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思南:“一主两辅”书农业新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思南:“一主两辅”书农业新卷

2023-11-21 13:39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思南县积极推动肉牛和红薯、生态茶“一主两辅”乡村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持续抓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打造“链条”——

“思南肉牛”产业初具规模

“牛场今年投建,首批上栏100头,下阶段我们还准备再上栏100头,扩大我们的养殖规模。”渔溪沟村党支部副书记杨再明面带笑容说。

走进思南县邵家桥镇渔溪沟村标准化黄牛养殖场,工作人员正驾驶着撒料车投喂饲料,一头头黄牛膘肥体壮,整场牛舍干净整洁。近年来,渔溪沟村积极拓宽群众致富路,采取“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模式推动肉牛养殖业发展,通过推广饲料调制技术养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今年,该村先后争取到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新建规模黄牛养殖场1个,建设规模在220头,种植牧草地60亩。

QQ截图20231121143813

作为全省肉牛示范县之一,思南是全省五个地方优质肉牛品种之一的“思南黄牛”中心产区。为推动肉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打响“思南黄牛”特色养殖品牌,思南县不断整合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着力深化“六方合作”模式,推动政府、职能部门、银行、保险、龙头企业、养殖主体紧密衔接,引入规模性农业企业,引导村民创办合作社等,助推肉牛产业做优做强。

围绕“一核两区四带十重点”产业规划布局,该县坚持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推行“种养结合,草畜平衡”模式,倡导农户利用闲置房屋改造养牛、利用闲置土地种草,充分利用秸秆、稻草等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发展家庭式养殖。今年来,新增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6个,新发展肉牛养殖经营主体1117户,全县存栏牛15.19万头,累计出栏3.77万头。

在此基础上,思南引进和培育5家精深加工企业,推动延链补链,推出思交牛肉干、五香牛干巴、蒜香牛肉块、麻辣牛排等多种牛肉制品。如今,“思南肉牛”远销广东、浙江、江苏、重庆、湖南等1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达1.6亿元。

扩能增效——

生态茶产业持续壮大

茶产业作为思南县“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已形成六大产业集群,建成香坝、张家寨、鹦鹉溪等“六大片区”,生态茶园达18.89万亩。该县聚力促进生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大做强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多措并举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在大坝场镇筑山村“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由思南县茶桑技术推广中心组建的专家组正在现场测产验收。“通过全年开展技术服务,县级专家组对我们示范区进行理论测产,全年茶青产量比对照区增长21.75%。”该县茶桑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周芳介绍。

QQ截图20231121143825

为更好示范推广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进一步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思南组织茶叶服务团队下沉到全县各个乡镇,从茶园建设、茶树管理、茶青采摘、精深加工等全环节技术服务。同时鼓励茶企加大对夏秋茶开发利用力度,以及大宗绿茶、红茶种植生产,提高茶青下树率,不断推动茶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打通国际市场,思南持续推进“思南晏茶”品牌建设,组织开展茶事活动,宣传推介“思南晏茶”,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市场销售渠道拓展。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生产茶叶1.28万吨,出口茶叶1042吨。

为进一步推动生态茶产业价值,思南以精制茶加工为导向,鼓励推进产品加工多元化,成功推出了茶叶面条、茶叶面膜、茶叶口腔喷雾等延伸产品生产并投入市场,同时将茶叶融入到酒店餐桌中,推出茶汤圆、茶鸡蛋、茶排骨等菜品颇受顾客的青睐。

抓短板弱项,夯实茶叶发展基础。思南紧盯完善茶园水、电、路、讯等产业基础配套关键问题,利用财政衔接资金1779.16万元,完成茶产业提质增效项目37个,全力提升茶园标准化水平,实现生态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

小红薯种出亿元产业

眼下,正值红薯采收季节,在三道水乡周寨村“双高红薯”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挖红薯,算着收入账。“今年红薯长势好,我家现在都卖了5000多块钱了。”村民刘仕桃喜上眉梢。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包销,思南让传统红薯种植迎来发展新机。

该县以转型升级传统红薯产业为目标,通过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引领,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推动全县红薯种植,红薯种植总面积14.42万。其中,高淀粉、高产量“双高”红薯面积5.61万亩,种植总户数2万余户。

QQ截图20231121143834

走好融合发展之路,依托贵州佳里佳公司,思南建立“原种繁育—种薯繁育—种苗繁育—红薯生产—淀粉加工—粉丝加工—产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年加工鲜薯能力达15万吨,淀粉2.5万吨,生产各类酸辣粉一亿桶,粉丝粉条6000吨,加工薯渣1.5万吨,红薯制品销售量将突破3亿元,小红薯成长为亿元大产业。

围绕做大红薯产业,思南积极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经开区建设红薯产业园项目,建设粉丝生产、产品包装等生产线等2条,开发红薯产品30多个,形成了从红薯种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丝(条、饼)、产品开发、销售、薯渣烘干利用等全产业链,“陈薯”系列产品网络日销售单突破50000单,实现年交易额1亿元。

“建好种植基地,深化‘陈薯’品牌打造,未来我们红薯全产业链将突破8亿元!”据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贵兰介绍,下步思南还将与科研院校合作,选育优良品种,培育经营主体,同时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助推全县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站在新的起点,思南正科学谋定特色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体系,将优势农产品转化为重点产业链,有效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群众收入持续增长,奋力书写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答卷。(黎之义)

 

编   辑:金香兰

二   审:陈   娟

三   审:肖   霞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