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心向党 仁心为民】江口“三项措施”提升网格化治理新效能
今年来,江口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本地实际,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整合现有各类城区网格,实现“一网统筹、多网融合”,构建高效运行的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
多元化整合,构建执行有力的网格体系。建强组织体系。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建立完善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制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规范网格设置。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对500户以上大网格和100户以下小网格进行动态优化调整,11个城市社区共划分网格114个,配备专职网格员28名。大力推行“多网合一”,将基层党建、政法综治、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事项纳入“一张网”,优化居民议事厅、流动办事台、社区“院坝会”等服务载体,逐步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一贯到底的五级网格治理体系。优化网格标识。统一设置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公示牌,明确网格涵盖的区域、边界、网格人员信息等,及时在小区入口处、楼道等显眼位置公示公告,方便群众、企业等第一时间与网格人员取得联系,切实打通基层服务治理的神经末梢。
专业化管理,打造素质过硬的网格队伍。建强核心队伍。广泛吸收“两代表一委员”、群团组织、业委会、共建企业、党员志愿者等力量进入网格,在网格党组织的统筹领导下发挥作用,选优配强网格党组织书记并担任网格长,整合综治网格员、城管执法队员、环卫保洁人员、司法行政干警、市场监管人员、物管员、社区民警、物业公司负责人、结对共建单位联系人等人员力量充实至网格。目前,全县共配备1300余名网格相关人员。优化志愿队伍。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的优势,建立“网格综合服务队”,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明确报到党员参与信息宣传、困难群体服务、走访排查、文明创建、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职责,实现群众意见建议24小时响应,揪心事答复率100%。在各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组团为困难党员群众、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组团式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如,龙井社区江城国际三区党支部,组织网格员开展各种关爱活动30余次,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小区网格员、联户长,做好矛盾纠纷、婚恋纠纷调解工作,严格落实婚恋纠纷“八单一表”制度,把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的入口关。强化管理评价。根据网格化建设推进情况,建立并完善网格人员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由各相关职能部门会同街道研究制定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考核方案,对网格人员联系服务群众和企业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日常巡查情况、工作配合情况等进行考核。注重强化正向激励,每年评选“示范网格”“优秀网格员”“最美楼栋长”等,并将网格党组织、网格人员等的评价结果作为街道、县直单位相关工作绩效评定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励网格人员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创建街道网格示范党组织1个,社区网格示范党组织2个,网格党支部6个。
精细化服务,保障多元优质的服务供给。压实党建工作职责。明确街道党工委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网格党建工作,确保党的各项要求在网格内全面落实;加强阵地建设,整合场所资源,通过与物业公司、驻地机构、非公企业等“联动联用”协调解决网格党组织活动场所,确保各级网格党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功能,延伸服务到终端,提升为居民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能力;建立在网格力量骨干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发现和培育社区“两委”后备干部等机制,不断扩大党员带动效应。落实基础工作保障。全面完成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依法制定街道权责清单、赋权事项指导清单、综合行政执法目录,厘清街道与县级职能部门权责边界,着力构建权责对等、依法高效、运转协调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领导和各类资源的统调统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出台《江口县住宅小区联系包保办法》,明确16名县领导30家县直单位重点联系包保16个住宅小区,围绕街道“综合执法、管理服务、应急处置”三大难点问题,根据事件的性质及轻重缓急,将“吹哨报到”事项具体细分为“常规哨”“执法哨”“应急哨”,有效解决街道管辖区域内超出权责范围的各类问题,推动共驻共建常态化、实效化。(冉雪峰)
编 辑:陈 虹
二 审:向丽华
三 审:陈 曦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