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朱砂古镇挑起万山旅游大梁
万山曾因盛产朱砂闻名于世,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如何转型成为万山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2011年,万山区确立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的发展战略,围绕“旅游兴业”思路,紧紧抓住朱砂文化的根与魂,把废弃的采矿遗址打造成了旅游景点,开启了万山旅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序幕。
每逢节假日,在朱砂古镇景区“那个年代一条街”,舒小琳开的“矿嫂豆花”小吃店就会吸引许多游客的目光。大家亲身体验推磨豆子,煮一碗原汁原味的豆花,在这里找回儿时的快乐。
舒小琳说:“我们的豆腐脑用石磨现推现做,游客来了不光能吃到原汁原味的豆花,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推磨,找到“那个年代”生活中的记忆。”
游客石女士说:“这个豆花就是我们小时候的味道,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回忆,给我感触真的很深。”
作为贵州汞矿子弟的舒小琳前些年外出打工,2019年返乡创业,从“打工妹”变为“小老板”,身份的转变来自于朱砂古镇景区的打造。
2015年,万山区引进江西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在国家4A级景区“万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基础上,按照5A级景区标准,对矿区遗址和文物进行保护性的整体连片开发利用,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4A级景区——朱砂古镇。曾是废弃的汞矿遗址又重新焕发出生机。
“通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朱砂古镇2016年开园后,就与梵净山、凤凰古城形成了‘金三角’的旅游格局,万山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周亮介绍道。
近年来,朱砂古镇不断从服务质量、景观质量、环境质量等各方面提高游客的体验感。目前,已完成票务系统、停车交通诱导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监控系统、语音导游系统和游客互动系统的“智慧”建设。
吉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宁告诉记者,目前朱砂古镇景区最大可接纳游客6万人次,停车场面积达8万平方米,还可以提供大中小型会议室,可供300-1000人在景区进行召开会议及研学活动。
为让游客有更加沉浸式、互动式的旅游体验,在“那个年代一条街”景点,朱砂古镇从墙上的标语、门店的招牌到家庭的装饰品都最大限度地还原了50年代至80年代的场景。游客们来到景区,可以在这条街上换装拍照,体验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
“我们紧紧抓住原汞矿遗址文化的‘唯一性’‘独特性’,确定了以‘工业文明’‘最美怀旧小镇’的主题,不仅打造了‘那个年代一条街’,还把绵延纵横970公里长的地下采矿坑道修建成为‘时空隧道’,把原汞矿的宿舍、办公用房等修建成悬崖酒店、宾馆等景点30多个。”王宁说。
自开园以来,朱砂古镇不断丰富景区业态和扩展景区内涵,推进万山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旅游+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先后打造了高空滑水、空中飞人等新项目,修建了高端休闲度假民宿——放下云居,成立了红色教育研学品牌……如今,朱砂古镇已成为集红色教育、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研学培训、运动康养为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性的全新文旅融合旅游景区。
“在这里吃住都很方便的,玩的游乐设施也很多,景区服务也很好,总的来说是一趟非常有趣的旅程。” 游客刘冰点赞道。
今年以来,朱砂古镇先后接待游客61.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95.28%。近5年来接待游客约为215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欧洋 陈佳睿 孙菁)
编 辑:陈 虹
二 审:杨树洁
三 审:谭 霜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