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党建引领 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印江县

印江党建引领 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2024-01-23 10:32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党建引领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探索上门服务、轮班倒班、资源共享工作模式,着力破解机制不全、服务缺位、资源分散难题,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探索上门服务模式,着力破解机制不全难题。畅通诉求渠道。紧盯城市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六大类型,建立“指挥群、联络群、基础群”三级微信工作群,通过“群众反映问题、网格汇总上报、社区召集商议、单位协同处置、结果公开反馈”工作流程,有效畅通社情民意反馈处置渠道,实现问题台账清零。2023来以来,先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600余件。丰富服务方式。积极探索“菜单式”服务,由群众“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党员干部“接单”,群众“评单”工作模式,共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2023来以来,群众共计“点单”450余次,社区党组织“派单”300余次,党员干部“接单”300余次,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30个。推动资源下沉。探索建立“街道社区领导、党员干部示范、多方力量参与”工作模式,推动全县22个县直部门与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紧扣群众需求,建立服务项目清单100余项。同时,按照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党员报到、群众参与的原则,持续开展“双报到”活动,逐步形成“力量下沉、快速响应、多方协作”的城市基层治理新常态。目前,全县106个党组织、3256名党员干部,先后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

探索轮班倒班模式,破解服务缺位难题。拓宽服务“宽度”。健全完善“一中心多站点”阵地服务体系,对全县14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红色驿站2个,持续深化“只跑一次、全程代理”服务改革,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明确10至20个为民服务项目,常态化开展订单式服务,实行专人负责、办结销号,深入打造“15分钟服务圈”。延伸服务“长度”。全面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5天服务不打烊”,建立错时延时轮班制度,将14个社区划分为95个网格,按照“1+1+N”模式,配备专职、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推动服务时间向上班族延伸、服务方式向信息化延伸、服务模式向主动上门延伸,为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务。提升服务“厚度”。严把社区干部“入口”关,通过面向社会公开选聘40名社区工作者,把社区干部纳入县乡干部培训主体班次,不断加大对社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针对社区岗位需要,常态化抓好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等有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履职能力。2023来以来,先后开展社区干部培训班次2期,参训80人次。

探索共治共享模式,破解资源分散难题。推动全员参与。探索建立“机关单位—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的“一核多元”治理机制,不断推动治理一网统领,分类处置网格内事件,整合党员、志愿者、物业管家、辖区企业等力量,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做优“红色物业”。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物业企业、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加的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成立由“社区+‘红色物业’党支部+党员”组成的“红管家”党建联盟,联盟党员带头入楼入户开展“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物业有机融合。目前,开展服务活动1000余次,参与小区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配强兼职委员。结合2个街道14个城市社区发展特点和存在问题,按需选派12名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党组织兼职委员,明确每月到社区时间不少于3天,要求每位兼职委员围绕“锻强一支党员队伍、掌握一套社情民意、绘制一张村庄规划、落实一个发展项目、解决一批突出问题”五个方面开展社区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2023来以来,兼职委员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先后帮助社区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为民办实事80余件。(田锟)

 

编   辑:张丹妮

二   审:杨胜花

三   审:蒲   智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