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岗位作贡献】常军:潜心科研路 矢志“追锰人”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立足岗位作贡献】常军:潜心科研路 矢志“追锰人”

2024-01-26 09:51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把论文写在黔东大地上,把成果镌刻在锰企业生产线上。”这正是常军的目标。

作为地地道道的铜仁人,常军始终心系家乡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博士毕业后,放弃优越的科研平台条件,毅然婉拒了母校的挽留。2016年8月,常军回到了拥有“中国锰都”称谓的铜仁,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进入铜仁学院工作。

“当时,铜仁学院还没有冶金相关背景的教师,更别提研究团队和科研平台,实验条件十分有限,研究工作开展可谓是举步维艰。”从零开始的常军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导师研究团队会议室墙上题写的寄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顿时又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开始组建研究团队。

QQ截图20240126095134

一心谋一事,才能成大器。为了熟悉掌握锰冶炼工艺过程,2017年,常军主动申请贵州省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带领团队深入了解锰冶炼工艺流程、现有技术瓶颈和产业发展趋势等。

“虽说有色金属冶金和黑色金属冶金都属冶金工程学科,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有色金属冶金方向转向黑色金属锰冶金,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挑战。”常军一直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前期在有色金属冶金方面的研究积累,顺利于2018年同时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为了不断学习和提升工作本领,2018年,常军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公派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进入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Geoff Stevens教授课题组学习先进的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并于回国后,第一时间回归企业,把国外学习的先进技术移植于含锰溶液的深度净化过程。

QQ截图20240126095142

2020年,常军团队与贵州武陵锰业有限公司共同申请了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开发电解锰阳极泥制备高纯硫酸锰新工艺。通过深入研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择性浸出、协同萃取分离、深度净化除杂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材料原料枯竭和阳极泥堆存的问题。此外,他的团队与企业开发的锰矿石工业化湿法球磨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从进入铜仁学院至今,常军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肯干的工作状态,一直致力于稀贵金属提取、锰资源高效利用、冶金过程强化、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21年,因科研业绩突出,常军获“省管专家”荣誉称号。2022年,获铜仁市首届“杰出人才奖”荣誉称号。此外,他还入选中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金属智库“认证专家”、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第九批“省管专家”、贵州省科技专家库专家。

“这些成果的取得需要持之以恒、勤奋努力。”常军说,科研是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前沿探索领域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用钻研和智慧解决难题,以实际行动为铜仁锰矿资源的研究、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莉莎)

 

编   辑:金香兰

二   审:杨胜花

三   审:蒲   智

总值班:王全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