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守牢生态根基 共绘美好生态画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思南:守牢生态根基 共绘美好生态画卷

2024-01-30 10:1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思南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近年来,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思南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石漠新绿:果园种植,守护土地生机

QQ截图20240130101434

青杠坝村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生态现象,严重影响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曾经石漠化严重、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的村民生活十分艰苦。“之前我们青杠坝村后山都是几匹大山,没有一棵树,都是光秃秃的,土地也十分贫瘠,农业生产得不到任何保障。”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朝刚说。

在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下,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带领村民,通过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大力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在坡度较大、石漠化严重的区域,栽上了常青树、种上了经果林。“青杠坝村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我们这种生态给青杠坝老百姓在产业方面带来快速的发展路径,让青杠坝村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庄、乡村旅游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冷朝刚自豪的告诉笔者。

QQ截图20240130101442

青杠坝村

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地整治等政策,如今的青杠坝村,一棵棵绿树浓荫如盖,一座座小楼别致有序,一条条道路平坦干净。10年间,青杠坝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42%提升至如今的62%,村民享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发展红利。曾经的荒山披上绿装,成片成片的累累硕果扮靓了山坡,成了青杠坝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金灿灿的果子照亮了村民的致富路。

近年来,思南加大现有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改培建设力度,启动山区石漠化治理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5000亩,营造林1.9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7.01万亩,有了生态资源的保障,思南山区生态价值日益体现。

护绿守金:坚守生态底线,共创绿色富饶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保护森林资源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思南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

QQ截图20240130101450

孙家坝镇国储林建设示范点种植楠木

2023年9月,思南县孙家坝镇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示范点种植的楠木已经进入管护期,林场山坡上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各项管护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漫山树木迎风摇曳,树叶的沙沙声奏响自然乐章。

“国储林的实施,首先第一步是对林区杂草进行清除,以前长的野草全部清除后,然后进行栽植、种植、补植名贵植物,比如金丝楠木之类的名贵植物;同时,条件稍微好点的地方,可以种植林下经济,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就业岗位与经常收入,”孙家坝镇国家储备林建设示范点施工方负责人李洪江一边教工人管护楠木一边告诉笔者。

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快低效林改造,是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紧密结合,思南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通过国家储备林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层次、多元化助力群众稳定增收。正在该点务工的村民罗院英说道:“我们这里建国储林非常好,我们的山林拿出来了,支持他们建国储林,我们老了就到这里来打工,来干活找点零花钱。”

国家储备林项目的建设实施将极大改善思南县的林种结构,不仅能让绿水青山进一步释放“生态红利”,还能惠及当地群众,在有效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通过林地流转获取流转费,从而提高收入,实现增收,一举多得。

思南县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导向,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发展林禽、林菜、林药、林果、林畜等林下经济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路子,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效益的转化。如今,思南县的山坡披上了绿装,为思南县生态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适宜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道路。

思南现有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改培建设力度,启动山区石漠化治理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5000亩,营造林1.9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7.01万亩,有了生态资源的保障,思南山区生态价值日益体现。

守望清流:常态化巡河,保卫国家水资源

龙底江作为乌江重要的支流,是贵州省内陆淡水河流野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存较为完好的河流之一。2011年11月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285.3公顷,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为黄颡鱼、大口鲇等原生鱼种,禁止一切捕捞和垂钓。

QQ截图20240130101503

龙底江巡河

随着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禁捕取得显著成效,思南县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把信息技术和科技装备作为推动渔政执法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助力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正在查看沿江监控的思南县农业农村局政策法规股股长张进波说:“我县长江十年禁渔以来,先后对全县的重点水域安装了雷达、视频监控,对交通不便、执法船不能到达的水域用无人机进行巡查,运用科技的手段,提高我们监管能力和水平。”

齐抓共管,守护绿水青山。通过全面禁捕宣传引导、强化渔政执法管理、落实水生生态保护等措施,加强思南县龙底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乌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守好长江禁捕“十年之约”,思南县相关部门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强日常执法监管和部门协同共管,不定期对重点水域进行巡查,让乌江水更清、鱼更肥、景更美,为保护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提供坚强保障,努力维护乌江流域水域生态平衡。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推动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打好碧水青山保卫战,乌江流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生态守护:系统治理,共守绿水青山

QQ截图20240130101514

青杠坡镇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项目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载体,对我们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奋力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思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筑牢乌江中下游生态屏障,助推思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进青杠坡镇的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思南县项目)施工七标段项目点,只见工人们和挖掘机分工协作,在长约13公里的河道两侧进行最后的生态岸坡垒砌收尾工作,通过利用格宾石笼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抵挡河水对两岸田块的冲击,同时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

“我们项目是思南县山水项目施工七标段,总投资1727万,总的河道治理长度12.65公里,主要的施工内容有生态岸坡垒砌、生态疏浚几大板块,主要的目的是保护沿岸两边的农田、耕地,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出行增加便利,为老百姓的生活指数增加幸福感。”该项目点施工负责人张友松告诉记者。

思南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实施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人类活动区缓冲带、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林业生态功能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提升、保护保育措施等6大类工程。

“我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自2022年12月全面启动实施以来,紧扣《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下达的各项绩效目标任务和规划设计方案,高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各项工作。”思南县自然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肖再磊告诉笔者。(谢大龙)

 

编   辑:金香兰

二   审:龙   蓉

三   审:陈   娟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