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杨家坳乡:“造”路出山 振兴有道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思南县

思南杨家坳乡:“造”路出山 振兴有道

2024-04-05 08:48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春分时节,万物复苏。思南县杨家坳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白号军起义遗迹城头盖脚下,质朴的民房坐落在大山的褶皱里,穿过崇山峻岭间的德余高速公路如一条巨龙,与沿途绿景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美丽画卷。

站在车来车往的杨家坳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杨家坳乡人大主席吴长波特别感慨。“过去出一趟远门,需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邻镇青杠坡,才能搭上去县城的客车。如今家门口就能上高速,不仅缩短了出行时间,还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坐落于思南县西部的杨家坳乡,四周悬崖险峻,重峦叠嶂,中部低洼开阔,3座水库错落分布,田园牧歌如世外桃源般。吴长波说,以前这些“山水”却让村民吃尽苦头。

大山陡峭,坡高谷深,村民们靠种烤烟为生,但山上没有路,只有踩出来的羊肠小道,运煤、卖烟叶全靠肩挑背扛。

路,在杨家坳人心中重若千钧。不到杨家坳,难以想象他们祖祖辈辈对路的那份渴求,那份执着,以及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

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贫穷仿佛扎下了根。乡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留下“乡里姑娘外地郎”的话语回荡在幽幽山谷里,诉说着杨家坳人的无奈与彷徨。

就这样穷等?1992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号召下,“修一条致富的出山之路”被提上议事日程。

没有资金,请不了修路队,那就自己干。村民自带工具,上午7点到12点,下午1点到6点,除去中午吃饭时歇一会儿,一整天的时间大家都在挖路。

没有人喊苦叫累,也没人计较得失。为了修路,男劳动力垒墙,妇女就打小工,甚至小孩也帮忙送饭、拿工具。

70岁的丁开文总是早早来到修路现场,拿着铁锹沿路边铲泥巴,常常一干就是一整天。他那一头白发像冬天的积雪,白得晶莹耀眼。

决心和激情上来了,什么都不是问题。杨家坳乡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历时3年,在这莽莽大山中生生劈开了一条路。从最初的出山到连接青杠坡,路越修越长,干劲也越来越足。

山路通了,杨家坳乡发展的路也通了。有了马车,生产物料半小时就能运进来,烤烟加工后,能快速运到市场。

围绕着这条路,杨家坳的一系列建设起来了,兴修水利,农作物套种,集贸市场开设了超市。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杨家坳人,46岁的吴长波见证了过去这里的闭塞。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走的还是小路。

“这条出山路镌刻着杨家坳人的拼搏、团结、不甘人后的精神,但杨家坳交通的巨变,脱贫攻坚开始才翻开了新的一页。”吴长波说。

2016年以来,杨家坳乡的道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家家户户门前都通了水泥路,买上了汽车、摩托车,客车也开进了乡村。

但每次出远门都要绕路,舟车劳顿让乡民们很苦恼,大家都盼望着高速公路能早点修到家门口。

2023年7月10日,总长104公里,跨越两市(铜仁市、遵义市)五县(德江县、思南县、凤冈县、石阡县、余庆县)的德余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让杨家坳乡的出行实现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的转变。

出门水泥路,抬腿就上车。杨家坳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不仅畅通了出行路,更串起了乡村与县城之间的联系。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可以快速入城,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德余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完善当地高速公路路网结构、推动武陵山集中连片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家坳乡按照“山上种茶,山下果蔬,全乡一品,一主多辅,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理念继续拓“路”,蓬勃“生长”的油茶、花椒、黄精、烤烟等产业,正演绎着杨家坳人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

高速公路打通了地域之间的“大动脉”,农村公路畅通了乡村之间的“微循环”,打破了区域隔绝、破除了地理屏障,连接起日新月异的城市和生机勃勃的乡村。

“现在乡里通高速,出门还有顺风车,一个电话就能到家门口来接,进城、赶场都方便得很。”吴长波言语中满是欢喜。

如今,拔地而起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共同组成了杨家坳乡的振兴之路。(
上一篇下一篇放大+  缩小-   默认o
朱邪 葛永智)

 

编辑:冉景红

二审:李小倩

三审:韩康

总值班:王全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