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 红色文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清明时节,走进石阡县困牛山,探寻一段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触摸一段可歌可泣的红军战史,感知尘封在岁月深处的红色故事,追思先烈,缅怀壮举,感受和汲取红军精神释放出来的强大力量,让前行的脚步更坚定、更有力。
跋山涉水 让尘封已久的历史活起来
1934年10月,西征中的红六军团18师52团为掩护主力转移,主动把敌军引向困牛山地势险要的绝境。战斗到最后,红军战士誓死不当俘虏,誓死不伤百姓,毅然折断枪支,纵身扑向悬崖,英勇就义。
“每年清明节,我都会带着孙儿到山上来祭奠红军战士,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红军精神的洗礼。”手捧鲜花的困牛山村副支书张国玉说道。
张国玉告诉记者,在她小时候是爷爷带着上山去祭奠红军烈士,现在,自己也要把红军的事迹传给下一代,让红军的英勇故事永远传承。
在困牛山,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都曾浸润和流淌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
这段悲壮的红军征战史,虽然一直在当地群众口中流传,但在困牛山外,却鲜为人知。随着后人的持续挖掘,深入研究,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起来。
2015年,《困牛山红军壮举》一书出版,16万字的考证资料让世人清晰地感受到困牛山战斗的惨烈。
当年,在困牛山,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红52团以身作饵,将围追堵截之敌引向困牛山,也把自己引入了绝境,发生了如此悲壮的战斗。
红军上困牛山后,前有黔军及地方民团阻击,后有湘军追敌,民团中还有许多被抓去充当“人盾”的百姓。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红军不愿误伤被敌军裹挟的百姓,誓死不做俘虏,纷纷砸枪明志,英勇跳崖,舍生取义。
《困牛山红军壮举》主编、石阡县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杨又铸告诉记者,2001年,刚接触到红军在石阡的相关资料时,只有一些简短的梗概。
为了弄清红军在石阡时期活动的脉络,杨又铸查阅了大量资料,经四处打听才知晓,红军曾在龙塘镇困牛山发生过战斗,但具体战斗经过无从查起。
2002年,为了挖掘出这段历史,杨又铸和同事住在困牛山村村民的家中,采取摆龙门阵、拉家常的方式引导群众讲红军事迹,把当地流传“红军跳崖”的故事逐步还原。
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杨又铸又走访了困牛山村和周边川岩坝、甘溪槽及困牛山对面思南县瓮溪镇青杠园、枣子坪等10多个村庄,寻访了100多名亲历者以及亲历者后代和幸存红军后代。
翻越一座座山头,记录一个个人名,验证一个个传说,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困牛山红军战斗的历史越来越清晰,最终经专家、教授和学者多次考察论证,困牛山红军跳崖壮举史实获得一致认同。
困牛山这段悲壮的历史终于露出被岁月模糊的面目,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山河无言,铭记困牛山的悲壮事迹。
岁月无语,承载先烈们的理想追求。
因地制宜 让热血染红的土地富起来
如今,困牛山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瞻仰红军烈士的游客越来越多,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讲红史等,已成为人们感悟伟大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辈的首选。
“当年红六军团啊,遭敌重兵穷追赶,十八师掩护突重围,主动诱敌上了山……”走进困牛山村,远远就传来《壮士血染困牛山》的歌声。
歌曲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困牛山红军战斗的情景,已成为石阡干部群众口口传唱的“精神之歌”。
“我们年龄大了,有些歌词记不住。但是,你到村里随便问一个小孩,他们都能从头到尾唱一遍。”正在与乡亲学唱《壮士血染困牛山》的村民王光勇说。
歌曲主创者、铜仁学院教授崔德虎说,是红军那段悲壮的历史感动着他,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在困牛山,他时刻充满着创作的冲动和激情,觉得只有把这种情感转为音乐作品,通过传唱讲好红军英勇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是对先烈最好的尊崇和缅怀。
“以前爷爷经常和我们说红军的故事,困牛山发生战斗的时候,村里还在赶集,听到了枪声,大家还跑上去看……”村民蔡朝英深情回忆。
蔡朝英是困牛山战斗亲历者蔡应举的孙女。每当蔡应举说起红军的故事总是眼含泪花,嘴里念叨:“他们都还是娃娃啊,那么年轻就走了……”
“狡诈的敌人威胁当地群众走在队伍前面,一步步把红军逼到悬崖边上,弹尽粮绝之际,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毅然纵身跳崖。”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讲解员景佳豪正为游客解说。
景佳豪告诉记者,目前正值清明时节,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困牛山扫墓,悼念革命烈士,追忆其丰功伟绩……
为了让尘封的红色故事活起来,困牛山战斗遗址、纪念碑广场、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红军步道、红色驿站、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相继开放,远道而来的游客通过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等方式,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
红军的壮举一直在困牛山回荡,山下金黄的油菜花迎接着一拨又一拨游客。
而今,困牛山村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做好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创立“黑滩河畔”文创品牌,通过与龙头企业开展品牌合作、委托加工等方式生产困牛山矿泉水、菜籽油、土蜂蜜、红米等农特产品,打造“一场两带三园”农业发展布局,精品水果、林下食用菌、生态采摘园等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2023年,困牛山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50多万元。
困牛山村丰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已成为推动强村富民、奋勇前行的精神“富矿”,这朵红色之“花”正在新时代绽放耀眼的光芒。
全力以赴 让红色文化推动发展强起来
花开向阳,一路芬芳。
时光回溯到九十年前,为了掩护军团主力突围的红军战士决然跳下悬崖,他们的选择正是为了如今这繁华盛世。今天,困牛山下花开正艳,随风飘动的油菜花仿佛在告慰先烈之魂。
石阡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易秉荣告诉记者,今年是困牛山红军跳崖壮举90周年,为了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故事讲述好、红色精神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石阡以红色文化为引领,高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该县出台了《以红色文化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石阡县纪念“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90周年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县范围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方案要求,通过开设《石阡红色印记》专栏,发展一批特色产品,开发一批文创产品,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做好一批红色宣传,挖掘一批红色史实,打造一条红色街区,申创一批红色品牌等。
同时,开展系列活动,拍摄一部纪录片,开展“石阡红色故事大家讲”比赛,举行红色歌咏比赛,举办一次文化艺术展,开展一批红色影视展播,开展一次红色教育专题研讨,开展一次新闻媒体走进困牛山采风采访活动等。
“围绕方案,石阡正在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加大主题创作力度,将持续推出一批富有思想内涵、艺术水准较高又深受群众欢迎的红色文艺精品,以多姿多彩的文艺形式讲好石阡红色故事,赋能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石阡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卓天明介绍。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讲好红军故事,传承英烈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凝聚奋进力量,推动强村富民。”易秉荣说。
“我们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讲好红色故事,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实施优质旅游项目,壮大红色文化产业,找到传承红色基因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契合点’,让红色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引领乡亲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全国人大代表、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鞠华国对未来信心满满。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当年为了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许多红军战士魂陨征途。而今,在巍巍困牛山下,高速公路通到了家门口,人民群众回家的路越来越近,致富之路越来越宽,产业之花越开越艳,红色村庄越来越美,百姓生活越来越富,红军先烈们的奋斗目标和幸福愿景正在照进现实……(麻占江)
编辑:冉景红
二审:邓兵
三审:肖玲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