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乡村振兴“澎湃春潮”——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木岭村突围蝶变重生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激荡乡村振兴“澎湃春潮”——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木岭村突围蝶变重生

2024-04-15 10:28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一个被围在高山下的小村庄,为了改变穷苦的命运,可以有多坚韧?一个处于时代振兴中的小村庄,为了有更多的幸福可能,可以有多努力?

三月的暖阳照拂着巍峨的大圣墩,它的脚下,蜿蜒的盘山公路穿进了层峦掩映的杉木岭。仰望,巍巍圣山高耸入云,直上云霄;俯瞰,层层梯田错落有致,铺向远方。这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载着杉木岭村脱贫致富、振兴乡村的美好故事。

如何突围,完成“蝶变”?且看杉木岭村激荡起乡村振兴“澎湃春潮”。

000123

产业富村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子

水稻种植户新增八户,养殖场要换掉1万羽蛋鸡,200亩山桐子移栽还需要增加20个劳动力……这个春天,杉木岭村的驻村干部和老百姓都很忙,忙着在山村播下强村富民、产业振兴的“种子”。

杉木岭,这个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0.5%的小山村,受制于交通、产业,贴满贫困村、空壳村、后进村的标签。

“守着一坡梯田,年轻人熬不住就背井离乡了。”54岁的吴天华,在海拔650米的半山腰上住了大半辈子,曾经的穷困生活让他记忆深刻。吴天华说:“下山全靠走,种出点粮食想要卖掉,又得拿汗水换。”

时间定格在2019年。这一年,杉木岭村取得脱贫攻坚丰硕成果,整村脱贫摘掉了深度贫困村帽子,脱胎换骨站在乡村振兴起跑线上。也是从这一年,村里有了第一座现代化的大米加工厂,藏在深闺人未识的优质杉木岭冷水米,这一刻终于迎来蝶变。

“干谷子每斤两块五,收购价高于同期整体市场,村里13户稻农5万斤稻谷全部收购。”村会计杨旭芳说,定下这样的收购决定,是因为这座大米加工厂成立就有它的特殊背景。

原来,过去杉木岭村民总觉得,山路崎岖,将杉木岭与山下的繁华城市一分为二,全村110户386人的小村,世代延续种稻为生,奋斗的最终结果是33户110人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杉木岭人想不通,更不服气。

“曾进献朝廷成为贡品的杉木岭大米,品质不成问题,村民也够勤劳,思来想去,大伙儿认为是传统的产销方式出了问题。”杨旭芳说,奔着破局而来,大米厂的成立,需要符合杉木岭大多数人的利益。

自此,村里的大米加工厂,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稻谷收购价都略高于同期市场:一是防止“菜贱伤农”,打击稻农种粮的积极性,二是加工厂生产的大米,全部产自村内大田,恪守住了杉木岭冷水大米的品质与口碑。

到2023年,杉木岭村的种粮户,由五年前13户增加到46户,水稻种植面积突破150亩,大米成功注册“圣山贡米和美人糯”等多个品牌。年过半百的吴天华,也重拾信心,成了村内最大的种粮大户,他的20亩水稻,每年要卖给加工厂1.5万斤干稻谷。

镜头拉远,更能看清杉木岭奋斗者的底色。

利用100万元的“市级扶贫基金”,杉木岭还修建了蛋鸡养殖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经营,带动村民共同发展,村集体经济积累,也从最初的“0”变为5万、20万。

2023年底,杉木岭从过去的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铜仁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市级示范村,大山里深藏的农业资源,正朝着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方兴未艾。

生态美村绘出美丽宜居新图景

道路整洁、绿树掩映、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踏足过杉木岭的外来人,这些感受总能引起共鸣,熟知它过往的村里人,评头论足几句也是客观存在。

听村里人讲,纷繁的村景下,曾也有过“道路坎坷、房屋破旧、人畜混住”的场面。

乍一听来,很多画面还得在脑海中急速补过,否则,从闷大坡百亩花海吹来的几许春风,会将万千思绪打乱。

世居在此的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为主,秸秆焚烧,垃圾乱丢,生活污水直排等不文明行为,不可避免的发生,既污染了环境,也破坏村庄的美好。

安居方能乐业,对世居农村的老百姓来说,日子真要过得舒坦,住的地方就得干净敞亮。而这一切,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杉木岭村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2017年,土地增减挂钩,拉开了杉木岭村农村环境整治的序幕,杉木岭村的“面子”转折,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那一年,我们拆掉了30余栋村里的老旧危房,地基全部恢复成耕地。”杉木岭村原下派挂职的支部书记邓波说,这些藏污纳垢的旧房一清除,村里顿时清爽了不少。

2018年,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村庄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大幅提升,通组路、主干道硬化率100%,主干道、主巷道亮化覆盖率100%。

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又为杉木岭开辟了新的“绿色空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清理。

杉木岭在生态振兴指南中,找到了构建新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的答案。

农村“垃圾革命”掀起后,五个组定点投放16个垃圾箱,革除了村民乱丢垃圾的恶习,实施人畜分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里新建和改造了65座厕所,让杉木岭卫生健康水平和空气得到持续净化提升。

一组组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杉木岭村“女大十八变”的美丽嬗变。

“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游客纷至沓来。”驻村第一书记李玥说,背靠大圣墩景区,守着好风景,不能只顾自己欣赏。

依托高标准改造后的百亩梯田,今年,杉木岭打造百亩油菜花海,如诗如画的生态田园景致,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踏青赏花,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杉木岭,也在上春山中博得了一波“热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杉木岭的生态振兴实践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

“今年,我们村又准备大干一场,200亩山桐子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李玥说,这项生态与经济效益共存的产业,不久的将来,将为杉木岭人带来新的生态红利。

文化塑村奏响乡风文明新乐章

“清明挂清要细心,莫烧纸钱害六亲……”“停,挂清这个词我觉得不行,换成扫墓要好点,换词再来一遍……”第一次采访杉木岭志愿服务文艺队,还未见其人便先闻其声,排练的内容,是为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做好节前防火和移风易俗宣传。

领队名叫石小群,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人物,也是杉木岭村的文化宣传骨干成员,这支队伍,成立于2018年印江鏖战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

“村妇联主席找到我,说把全村妇女召集起来,表演个节目,大家一起过三八节,我们一听当然很高兴。”石小群说,这支志愿服务队,就这样略显仓促的诞生了。

随即,杉木岭村第一届三八劳动妇女节成功举办。很多村里的老人,在那一刻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专属她们的节日,干群关系也在那一刻变得更加紧密。

而后6年,除了疫情期间,这项活动从未间断,村里的文艺队,也在此期间发展得更加成熟,主动参与到村里为民服务当中。

“今年清明,我们编排‘文明祭祀’山歌快板,是号召广大村民自觉摒弃燃放鞭炮、焚香烧纸的陋习。”石小群说,除了过节,这些年,她们还参与到脱贫攻坚、禁毒等政策宣传中,将党的好政策,改编创作成群众喜欢的山歌快板和段子,迅速传遍全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和美乡村建设,杉木岭人不光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实现“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乡风民风美”的终极目标。

为此,扮靓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村风,杉木岭着实下了不少功夫。

将环境整治纳入村委会议事和道德评议范围,持续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评选和推送,成立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全村推广制定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内生动力。

为把“精神食粮”送到村民手中,杉木岭还在村委会打造了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文化活动广场等场所。

村子靓了,产业旺了,生活好了,杉木岭村人也该满足了吧?

答案是,非也!

环境美只能“说服”人们的眼球,淳朴的乡风民俗、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才是征服人们的最强“加分项”。

该村会计兼妇联主席杨旭芳说:“今年,杉木岭村将对文艺队进行全面升级,文艺队的成员也将固定化,通过专业化打造不断提升队伍创作水平、打造更多文艺精品,服务乡村振兴。”

组织强村激活为民服务新引擎

“村支部力量涣散,群众工作很难开展,我们村过去是吃过亏的,也为我们这一届村委会班子敲响了警钟。”在杉木岭村委会办公室,杉木岭村党支部书记吴伟自揭其短,一语道破了基层组织涣散带来的危害性。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推动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动力之源。

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中旬,一年时间不到,杉木岭村接连换了4任村党支部书记,人心不齐,有的支部书记接任不到一个月,就打了退堂鼓。

直到2017年7月,龙津街道办下派一名副科级干部到该村挂职村支部书记,才稳住了村里被动的工作局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杉木岭村党支部痛定思痛后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得让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成为群众“一致看齐”的标杆,发挥好党员村干部“领头雁”作用,工作中更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因村制宜、分类施治。

针对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问题,建立健全村两委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通过公开比选,选拔年轻同志到村工作;针对产业发展思路不清、集体经济收益少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整合村集体自然资源,规范土地流转,充分挖掘现有可利用资源,通过反租倒包形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针对矛盾纠纷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走访,对收集的问题认真梳理,分类施策,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及时办理……

杉木岭村的这些务实举措的实施,党员干部带头发展,全村群众动力十足,干群携手战贫困奔小康的良好态势就此形成并延续至今。

“大伙拧成一股绳,千方百计做规划、找资金、寻项目,常讨论工作到深夜,有时饿了就在村委会对付一口。”杉木岭原村主任艾进红回想起那段工作经历,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村两委干部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两委的号召力、引领力、公信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

有了村民的支持,“四改一化”整村推进,亮化工程全村覆盖,蛋鸡养殖场规模扩建至3万羽,大米加工厂、糯米粑生产作坊应有尽有,一批批民生工程、便民设施和富民产业拔地而起。

这些喜人变化,村民们乐了,笑了,对驻村工作和村两委的态度也变了。

“现在的村干部是用心在为大伙儿做实事、办好事,这样的干部,我们喜欢,我们支持!”从冷眼相对恶语相加到由衷感谢衷心拥护,建强支部,杉木岭也在一年时间扳回了局面,找回了面子,做强了里子。

2019年6月,杉木岭村党支部被贵州省委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成为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人才旺村锻造筑梦乡村新力量

“道谢村里这群后生晚辈,有本事还不忘记我们,给我们一份稳定工作。”在杉木岭村蛋鸡养殖场,覃尖组的脱贫户吴天志乐呵呵地说道。

杉木岭村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生这样大的变化,离不开致富能人艾进红的带动。

“顶着‘空壳村’的名号,杉木岭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不懂技术、没有资金,谁都不愿去承头。”艾进红说,2017年前,那时的杉木岭没有产业,传统农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又不佳,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6500元。

为了带动村上发展,时任村主任的艾进红,在2017年12月在村里第一座养鸡场建成那刻,就通过返租倒包形式,接过了养鸡场的接力棒,但从未养过鸡的他,如何能胜任一座2万羽蛋鸡养殖场的“鸡司令”一职。

“一开始没有养殖经验,也是经历了重重困难。”艾进红说,搞养殖业最怕传染病,一旦感染全军覆没,不仅没有收益,甚至会损失惨重。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座养鸡场,是用一百多万产业扶贫基金修建的,失败了,对村民有愧。

深知养殖需要技术,需要市场,更需要好的养殖理念。于是艾进红边干边自学技术,一年多的摸索,他掌握了一整套蛋鸡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有效提高了蛋鸡成活率和产蛋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土专家”。

2019年,养殖场的销售额达到180万元,按照约定他除了拿出6万元的租金分红,还额外从自己的收益中拿出3万元给村民分红。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艾进红的领办与成功,也吸引了艾龙辉等春晖人士回乡创业,采用返租倒包形式,接手了村里扩建的2号养殖场。

如今,杉木岭村的蛋鸡养殖场,蛋鸡现存栏数超3万羽,日产鲜蛋2.56万枚,通过蛋鸡养殖,该村已连续7年实现产业分红,分红资金32万余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艾进红说,杉木岭的未来,还要通过努力接续奋斗下去,想方设法留住中青年生力军,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回村效力,共同推动杉木岭行稳致远。

 

采访手记:乡村振兴步履铿锵。杉木岭的奋斗者们,用行动汇成了农村共同的品格:不等不靠,一干到底。

一个个鲜活的带头致富“新农人”,一件件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邛江大地,每个村都在书写着独一无二的乡村振兴画卷,共同谱写出印江乡村振兴之歌。印江干群正撸起袖子加油干,昂首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特约记者 王东)

 

编辑:冉景红

二审:杨映华

三审:向丽华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