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强村富民”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4月的碧江区,乡村处处花似锦,乡村处处有“兴”景。瓦屋油菜花、云场坪樱花花开正酣,成千上万的游客寻花而来,花经济叩开了幸福门;广袤的田间地头,干部群众不误农时、不负春光,抢抓农时战春耕,产业兴盛奏响了富民曲,一幅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徐徐铺展。
近年来,碧江区聚焦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的“两强两富”目标,以党建为引领,紧扣盘活农村闲置低效资产、促进强村富民产业发展、狠抓人才支撑的工作举措,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强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党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干部。碧江区川硐街道板栗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兆飞对此深有感触。
昔日的板栗园村贫穷落后、交通不便,许多青壮年纷纷外出谋生。万兆飞带领村“两委”以党建为引领,广泛听取建议,走访调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发展民宿、休闲娱乐、户外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仅用短短几年便把板栗园村变成了旅游打卡地,去年,板栗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收益超40万元。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推进“强村富民”,增强基层组织既是有力保障,也是重要目标。碧江区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领,强化党建引领、结对联村、人才兴村、机制管村等工作举措,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结合各村(社区)资源禀赋,逐村制定目标、分类开展考核,各村(社区)均制定“一村一策”增收举措。
为加快增收步伐蹄疾步稳,该区将全区102个村(社区)划分为示范引领村、发展突破村、夯实基础村、薄弱提升村“四类村”,逐村分析研判、逐村制定目标、逐村制定举措,通过方案审定、听取汇报、分析问题、推进情况,找准增收路子,整合全区各部门资源,制定部门资源清单、履职清单,让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成为碧江工作新格局。
富民工坊,集体经济强起来
这段时间,在碧江区德胜屯村强村富民工坊,闲置了3年多的工厂,再次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该工坊前身是德胜屯塑料加工厂,两条生产线上,工人加班加点生产春耕物资,工厂负责人罗方正对生产出来的银黑地膜进行质量检查,赶在农忙到来之时,以保障村民生产所需。碧江区通过盘活农村闲置的厂房,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盘活资产,让“静资源”动了起来。
近年来,铜仁市出台《关于推进“强村富民工坊”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原料加工式、订单生产式、劳务服务式、技术服务式、电商直播式、定向招工式“六种”模式,创办强村富民工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该区坚持把创办强村富民工坊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各地区域资源、产业和环境等资源优势,采取“企业+工坊+村集体+群众+市场”模式,通过企业带动,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带动群众就业,推动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资。
在川硐街道小江口村,该村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统揽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冲积地、荒地、闲置土地等资源进行开发,种植碧江福柚、蜜李、黄桃、冠玉枇杷等果树,建成5200亩的现代高效山地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土地资源变产业资产。近3年,小江口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381万元,累计分红近200万元。
产业带动,农民“口袋”富起来
产业兴,群众富。
在产业发展中,铜仁市充分发挥产品的品牌效应,“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形成集成效应,提升行业竞争优势,让更多人走上更富裕的道路。
在碧江区瓦屋乡丁家溪村,村里通过整合集体土地和资金,积极鼓励村组干部及党员带头入股,领办和参与经营管理梅花鹿养殖和丁家溪游客接待中心两个项目产业,积极引导农户采取土地租金折价入股或现金入股方式参与,实现农民变“股东”。同时,积极带动农户到合作社务工,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户收入,增加自用农村实用人才,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员短缺问题。
目前,丁家溪村两个专业合作社共有120户农户参股,利益联结贫困户112户465人。
为加快产业发展,富农民“口袋”,搭建“强村富民”新平台,碧江组建乡村产业发展集团,各乡镇(街道)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专班,将165个产业项目纳入经营管理,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产业发展壮大。
2023年12月组建的碧江区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由铜仁市碧江区乡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00万元,辐射带动15个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经营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产品销售批发。按照龙头企业带动、资产资源入股、提供社会服务、承接工程项目、组织订单生产等模式,组建乡村级强村富民公司7家,共覆盖41个村,目前带动就业107人,发放务工工资69.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677万元。
塑形铸魂,农民“脑袋”富起来
时下,行驶在六龙山乡的乡村公路上,透过行道树向两边眺望,是白墙青瓦、遍地绿蔬的村居,一幅景美、民富的景象跃然眼前。近年来,该乡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契机,聚焦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短板,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促进村庄“颜值”“内涵”双向提升。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环境美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也要润物无声地融入并影响农村的发展和村民生活习惯。
滑石乡充分利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规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村规民约”墙绘、“村规民约”制度牌、“村规民约”主题广场等,并以户为单位签订承诺书、以组为单位建立“考核账”、以村为单位创建“红黑榜”,适时开展“最美家庭”系列评选活动,把执行村规民约作为重要参考内容,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婆婆”等200余户(人)。
在推动“强村富民”行动过程中,该区大力开展乡村人才储备、培育等工作,储备农村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技术推广能手等8个类别人才500名,开展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特色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4556人次,培育家庭农场260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2000余名。
为促进农民“精神”富裕,碧江区邀请“周周(周莫)”“开心外婆”等“网红”策划传播正能量的短视频,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撒乡风文明的种子。制定红白喜事标准规范,推广“积德榜”“红黑榜”等经验做法,利用村级公示栏、大喇叭等载体,宣传身边好人、模范户等先进典型,增强村民行动自觉,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编辑:李翼
二审:曾洁
三审:向丽华
总值班:张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