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干 做担当好工匠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创新实干 做担当好工匠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汇成新材技术中心

2024-05-01 08:59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自主创新电池用硫酸锰“直接提纯法”生产工艺,打破了国外对高纯硫酸锰的技术垄断;

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5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

近三年来,公司累计减少锰渣填埋处理近30万吨,环境效益突出;

……

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大龙汇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汇成新材)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新型动力电池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专注于高纯超细无机功能材料领域的原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5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电池用代汞缓蚀剂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在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优势。

高纯度硫酸锰制备技术在2010年之前主要被一两家国外化工巨头把控,产品每吨价格高于1.2万元。受锰源的限制和高价格等因素影响,早期三元锂电国产化进程缓慢。

想要打破垄断,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该公司深谙其道,在成立初期便设立了专门的创新研发机构——技术中心。聚焦突破锰基先进电池材料关键技术,自主创新了电池用硫酸锰“直接提纯法”生产工艺。并承担建设“3万吨/年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专用高纯硫酸锰工程”“6千吨/年动力锂离子电池锰酸锂专用四氧化三锰材料产业化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打破了国外对高纯硫酸锰的技术垄断,高纯硫酸锰市场价格从1.2万元/吨迅速降至0.6万元/吨,解决了我国缺少高性价比锰源的紧张局面。

“当前我们形成以电池用硫酸锰为基础,延伸至高端锰酸锂、磷酸锰铁锂、钠电池正极材料三条产品链并行的生产研究方向,将公司打造成产品种类丰富、技术先进的锰产业特色产业基地。”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董雄文介绍,还通过创新锰渣分类处置、定向提取技术,建成全球首条利用硫化锰渣制备动力电池材料的生产线,使公司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锰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科技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该技术中心建立制定管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等,通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起学历分布科学、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团队,中心内推行“老带新”传帮带,以促进技术水平的共同提升。目前,团队多名成员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项目、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工信部绿色制造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项目30余项,申请国家专利91项,注册商标5个21类。先后荣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我们技术中心团队累计开展、组织参与各类技术培训、行业交流、现场观摩30余次,培养高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6人;团队成员获评铜仁市市管专家两人,贵州省省委联系专家1人。”董雄文说,目前中心拥有专职技术研发人员13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50%,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及高级职称技术开发人员8人、硕士及中级职称人员12人。

除此之外,该技术中心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成公司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省外优势高校,及贵州大学、铜仁学院、贵州理工学院等本土院校,就新型电池材料及高效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中心的努力下,公司牵头成立了“贵州省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相关院校、企业承担科技部火炬计划、工信部绿色制造、贵州省科技计划等多项国家、省级项目。

如今,该公司生产的电池用硫酸锰、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质量指标跻身国际先进水平,电池用硫酸锰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超过50%,锂电池用四氧化三锰产能国内领先。近三年来,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18亿元,纳税1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100余人,累计减少锰渣填埋处理近30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在今年“五一”前,该中心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罗旭

 

编辑:李翼

二审:陈娟

三审:李蓓蓓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