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到中南门“逛”非遗苗绣——“这里有带得走的民族艺术品”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文化中国行】到中南门“逛”非遗苗绣——

“这里有带得走的民族艺术品”

2024-05-07 12:4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f72260f0-ff38-43f8-a3d1-30fbab54ce58.jpg

80d4ce74-ba3c-48c9-9349-057e0273db3e.jpg

这个“五一”假期,在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两座以“苗绣”为主题的展馆松桃苗绣馆、黔绣非遗传承馆,将苗族历史绣在服饰上、叶脉上、相框中,传统与潮流相融,制成随身便携的锦囊、饰品,缤纷色彩在针线交织中碰撞出奇妙的民族元素,引得游客连连赞叹。

“指尖里的苗族记忆”

在松桃苗绣馆,灯光下鲜艳的色彩在交汇中融合,绣娘一针一线细致入微,在织布上绘出苗家特有的图案。

松桃苗绣多以花鸟虫鱼、日月山川为题材,2019年松桃苗绣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被选为“自然遗产地延展性生计项目”。202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松桃苗绣馆的负责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松桃苗绣第七代传承人石丽平从2000年开始,行程3万多公里,收集整理记录苗绣历史和技艺,将传统图案“鸽子花”与苗族文化、现代时尚元素充分融合进行创作,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20多年来,石丽平培训绣爷绣娘20000余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农村、城镇、社区的妇女就业16800余人。

如今,松桃苗绣的鸽子花苗绣、姥意土布、苗族服饰、银饰、工艺美术包、织锦、印染等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赏和好评。“苗族花鼓舞”及鸽子花系列被外交部定为外交礼品。“鸽子花·松桃苗绣旋级图系列”被联合国作为和平礼品。

“叶脉上的非遗艺术品”

走进黔绣非遗传承馆,台面上,摆放的叶脉在苗绣的勾勒下,将铜仁元素蘑菇石、鸽子花“创作”得精致动人。

叶脉刺绣工艺最早出现在宋代,距今已消失了上千年。在黔绣馆,这些消失的技艺得以重现,离不开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叶脉绣创始人杨丽的探索实践。

“叶脉绣的制作过程繁琐,从大树叶的清洗,刷薄,到用白醋和药水反复浸泡和蒸煮,置于阳光下晾晒,最后飞针走线用于苗绣创作。”

杨丽将苗绣的传统工艺之美与自然的树叶相结合,创造出别具特色的叶脉绣,刺绣线游走于脉络中,绝美空灵的景色呈现在叶脉中。

黔绣非遗传承馆馆内收藏了许多传统绣染的老物件,也开发了许多新的绣染作品。

特别是位于堂中的梵净山双面绣作品,由九名绣娘历时五年创作而成,梵净山上的蘑菇石、金顶、万里睡佛、杜鹃花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极具黔东魅力的贵州“奢侈品”。

黔绣馆的建立,让市民及游客得以看见一叶千金的叶脉绣,背后的贵州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路腊非遗村寨建设了“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基地”,通过订单的方式带动妇女就业1000余人。

五一节假日,带得走的民族艺术品,让非遗苗绣成为铜仁中南门的特色打卡点,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让千万绣娘绣爷依靠双手“绣出”好生计,乡土上“绣”出春和景明的振兴画卷。(刘怡珉)

 

编辑:谢芳

二审:邓兵

三审:肖玲

总值班:张勇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