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有个产业党支部
5月正是猕猴桃生长的黄金期。在果农杨秀俊的500多亩猕猴桃产业园内,一层层猕猴桃架上嫩绿的叶片下,刚挂果的小猕猴桃悄悄探出脑袋,两个一堆、三个一簇“凑”在一起,长势十分喜人。
放眼望去,猕猴桃枝蔓爬满架面,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不少果农正穿梭在一排排果树下,将长势不良、病虫害的果实及时摘除。
“疏果是猕猴桃种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杨秀俊说:“我们通过科学的疏果方法,让每个果实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营养。”
杨秀俊家住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红岩寨村,与邻近的油蓬几个村子都靠着大山,从山脚坝区到半山腰,地里种的几乎都是猕猴桃。
“我们镇是特色农业镇,仅仅是猕猴桃一项,种植面积都达到4000亩。”孟溪镇党委书记姚许静说,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镇里专门成立了孟溪镇产业党支部。
可起初,镇里的老百姓并不相信:自己祖祖辈辈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土地上,会长出让大家都受益的经济作物。产业党支部的成立,就是深挖土地资源、放大特产优势,推动乡村发展。
那是2009年,有开拓精神的杨秀俊就开始从事种植业,他先后种植百合、太子参,都以失败告终。
“资金、技术、销路均是问题,每一个产业都无法坚持几年,不得已只能转行经商。”回忆过去,杨秀俊有些腼腆地说。
有了失败先例,村民都觉得镇里背靠深山的村庄土壤贫瘠,种地收入微薄,只能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多数村庄成为“空心村”。因为那时候他们认为,只有下了山,人生才会走上坡路。
“小康路上不能使一人掉队!”姚许静说,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和美乡村建设,孟溪历史上先后进行了水库移民、矿山移民、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小城镇开发自主移民等工程来改变村民的生活环境,但依旧没有改变外出务工这一潮流。
“产业突围才能让人留下来。”2022年初,在经过多方考察和党委会议后,孟溪镇党委班子下决心成立起一个“管产业”的党支部,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以红色能量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彻底解决老百姓的心头痛。
改变过去传统农作物种植,发展特色产业并非一帆风顺,不少群众心里没底,担心赔钱。产业党支部先后谋划发展黄金蜜李、猕猴桃等产业,发动党支部和党员带头种植,并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资金筹措和产销对接保障。
“幸好有党支部帮忙解决,要不然旱都旱死了!”2022年夏天的持续干旱,让长势正旺的猕猴桃逐渐枯萎。正当杨秀俊一筹莫展时,党支部联系强村富民公司提供的30万元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为了抗旱保果,杨秀俊拿着贷款连夜去县城买水管和水泵,组织村民昼伏夜出全力抗旱。“减产损失了20余万,但至少保住了果苗。”杨秀俊默默算账,连连叹气。
春去冬来,杨秀俊的猕猴桃产业园里硕果累累。这下,看见效益的村民们都争先发展特色产业。
产业党支部顺势而为,有力推动该镇各村成立22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围绕“2+N”产业发展目标,黄金蜜李、黄金蜜柚、生猪、羊肚菌、茶叶、桃子、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在孟溪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数据显示,该镇2023年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目标,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8万元以上。
“我们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有力解决产业发展难题,推动‘土特产’长成‘大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姚许静表示,“下一步,孟溪镇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参与度,汇聚乡村全面振兴合力。”(葛永智)
编辑:郭琦
二审:谭霜
三审:韩康
总值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