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五月的何家村,是热闹的、诗意的,还是……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强村富民|五月的何家村,是热闹的、诗意的,还是……

2024-05-24 12:01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黄莺唱罢山歌起,茶味香时诗意浓。”这是贴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杨柳镇何家村天松茶场的对联,完美地诠释了当下热闹、充满诗意的何家村。

1

五月的何家村是充满诗意的

放眼望去,山上山下青翠碧绿,翠色欲滴的茶行像是音乐家在群山间写下的五线谱,勤劳的村民们用双手弹出致富的“乐章”。

冯金群就是“弹奏者”之一。雨后放晴的茶园 ,刚吐露的新芽还带着露珠,只见冯金群的指尖在茶行间翻滚,动作麻利娴熟,不一会,挎在腰间的竹篮被装得满满当当。

2

“今年的气候较好,茶叶长势不错。如果一天不耽搁,采60斤茶青是没问题的,2.5元每斤卖给合作社,当天领现钱。”冯金群和笔者攀谈,并没停下手里的活。

五月的何家村是热闹的

“我们一天上山采茶既有收入,心情也好,山上山下都是人,歌声、吆喝声热闹得很。”村民陈绍芬说。

3

“采茶人员最多的时候,一天估计超过200人。”村支书祝汉婵说。

近年来,杨柳镇何家村采取“反租倒包”的模式,从老百姓手里流转370余亩茶,进行统一管护、统一收取茶青的模式,多渠道为群众增收。

“我们家的5亩茶叶租给村里的合作社, 每亩租金250元。没流转前,我都是全年在家‘照管’,流转后,一年合作社要组织人员管护两次,我们来采现成的。采完后,我还可以放心出去打工,也不担心茶园荒废。”冯金群说,“今年,我采茶的收入已超4000元 。”

五月的何家村是忙碌的

山上采摘忙,山下加工忙。

在天松茶场内,杀青、揉捻、摊凉、提香……村民何天松和制茶师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何天松在印江自治县茶叶局的培训下,掌握了制茶技术。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厂房,收购村合作社茶青进行加工。

“去年我们茶厂付出去的茶青费31万多,今年到目前为止,已付出去20余万元。”何天松介绍道。

4

村里除了天松茶厂,还有天顺茶业,两家茶叶加工厂负责整个村的茶青加工。

“今年付出去的茶青费大概在20万元左右。”何天顺介绍道。

一年近60万的茶青费,85%以上流进了老百姓的荷包,其余的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该村的茶叶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茶叶加工,不仅解决了该村茶青加工难的问题,同时也让自己富了起来。“我一年的纯利润至少10万元以上。”天松茶厂负责人何天松说。

好山好水出好茶。据了解,该村的森林覆盖面在75%以上,空气质量优,水分足,加之是无公害种植,生产全过程不落地,茶叶供不应求。

“今年800多斤翠峰,1600多斤毛峰,都已卖完了,现在只剩大宗茶。”何天松说。

大宗茶也是供不应求,就在采访的当天,就有四五名客商前来订购。“这个茶干净、品优、味道好,我卖他家这个大宗茶已经五六年了,今天暂定购400斤。”客商祝修能说。

5

五月的何家村是丰收的

“2008年前,我们村都是种烤烟,之后改种茶叶,以前烤烟的亩均收入在3000千元左右,现在茶叶的亩均收入已超6000元,产值翻倍。”村会计何天情说。

产值提高,村民的收入也随之提高。据何天情介绍,现在村民全年有三份收入,茶园流转费将近10万元;管护费9万多元;茶青费近60万元,一年这片茶园为全村百姓增收70多万元。

茶叶成了这个村致富的密码。现在的何家村,村美民和,2023年,人均收入已达到18158元,该村9个村民组,1038人正昂首阔步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张玉莲)

 

编辑:谢芳

二审:谭霜

三审:韩康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