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范”映照“丰收景”!田间地头映射铜仁农业现代化进程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科技范”映照“丰收景”!田间地头映射铜仁农业现代化进程

2024-06-17 16:07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利用“高科技”农机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眼下正是夏种夏管时节,在铜仁市各地,合作社、农企、农户们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与管护,各种“高科技”农业机械纷纷“上岗”,开足马力大显身手,插秧、打药……一派繁忙,为农业生产助力赋能。一幅有“智”更有“质”的农业现代化画面在田间地头铺展开来。

种管尽显“科技范”

“我们合作社流转土地2300亩,主要种植油菜、水稻。耕田、插秧、收割、烘干,都是自己在搞,现在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近日,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彰寨村水稻种植基地里,玉屏供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林,正熟练地操作水稻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一株株秧苗从秧盘上有序滑落,整齐地插进水田。

21

而在基地另一边,种植较早的水稻长势喜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机手正在遥控无人机低空掠过田间,按照划定线路精准有序地进行病虫害喷洒作业,让田间管理尽显“科技范”。

“只需在遥控手柄上对无人机进行参数设置,一两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亩地的喷药作业。相比传统费时费力的人工药物喷洒,无人机喷药可以提高病虫害防控水平。”农机手杨保感触颇深。

农业生产,农机先行。随着合作社的规模越做越大,姚林添置的农业机具越来越多,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无人植保机,应有尽有。机械化作业,种田不仅省力,效率也高多了。

22

集科技与农技于一身,打造现代高效农业样板,在铜仁有很多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

近年来,铜仁以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和主导产业农机化为重点,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集中流转,让农机贯穿农作物机耕、机播、机管、机收各环节,稳步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科科长冷国强介绍,目前该市有农机合作社250多家,家庭农场超过1万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基本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

除了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更先进的抛秧机技术也是今年农机手和农户关注的重点。在石阡县五德镇地印村董上坝区,种植大户伍金明选择了抛秧机进场移栽水稻秧苗。

谈到种地,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像是打开了话匣子,讲得头头是道,他说:“以前这一亩田,人工耕作需要三天时间,而现在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智慧种地真的很省时省力。”

石阡县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该县今年推广的抛秧技术及半机械抛秧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的难题,也推动粮食稳产、高产,筑牢了粮食安全屏障。

从“学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各类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装备频频亮相,已成为铜仁夏种夏管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科技指导种好田

“栽插密度小是影响当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沙水坪村水稻制种基地,农技人员正在指导村民规范插秧。

“我们流转了4000余亩土地进行制种,这几年在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下,我们制种收益、种植水平都得到逐步提升、病虫害也得到了更科学的防治。”基地负责人罗会齐说。

23

保障农业生产、粮食丰收,做好田间管理很重要。今年四月份开始,铜仁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组织市、县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播种,做好田间管理。

抓住当前插秧、水稻管护关键时期,铜仁吸纳科技特派员、院校农业专家、农技人员2400余名,组建粮油、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团队深入全市十个区县田间地头,分类指导科技示范主体、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落实科学插秧、田管措施,搞好清沟排渍,因苗施肥,控施肥水。

同时,专家团队还积极推广稻油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稻红薯高产高效示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实用技术培训,让科技更好赋能农业生产。

在铜仁市广袤田野里,到处留下了农业技术专家的足迹。

“插秧的时候,要采取宽窄行栽培,做到浅、匀、直、稳,控制好行距和株距。”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黄林来到该县塘头镇机场坝,对村民开展移栽秧苗指导。

“过去种田全凭经验,现在有农业专家的指导,我们找到了节约耕地、高效种植粮食的方式方法。”村民汪育英说,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有问题都会向专家反馈,他们第一时间来帮助解决,这让大伙种粮增强了信心。

良田良种促增收

端午过后,思南县瓮溪镇三星村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水稻整齐地立在田间,棵棵稻苗茁壮成长。

“以前村里的土地分散,最小的仅有几分地,机械化设备无从下手,不仅延误农时,还种不出效益。”看着这片由小田合并起来的大田,种植大户代传强说,通过实施“田、土、水、路”等高标准农田综合性建设,三星村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他流转了270亩进行稻油轮作。

三星村的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稻田不再被分成小块,而是连成了大片的“高产田”;四周没有了泥泞的田埂,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机耕路和水渠;农田里几乎看不到忙碌的身影,只有现代化农机有序作业……很多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原来水稻还可以这样种!

这正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改变。过去,三星村受困于传统耕作,没能通过水稻实现增收致富。种地效益较低,让全村八成以上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人都走空了,还谈啥发展?”这让不少村民深感困惑。这几年,三星村利用农业项目资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协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开展规模化经营。

农田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水稻生产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三星村兴起的高标准农田新农事,让现代化水稻生产焕发新生机。

24

建设高标准农田,释放规模效应。根据粮油生产发展需求,铜仁市因地制宜实施“宜机化”改造、灌排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升“三大”工程,保障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梯田化率90%以上、道路通达率90%以上、水田灌溉保障率80%以上。

为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高产稳产,铜仁农业农村部门与项目区乡镇签订管护协议,明确县、乡、村三级管护主体。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该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0.01万亩。

25

保障丰产增收,有了良田,更关键是要选好品种。松桃苗族自治县乌罗镇通过“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在当坝1168亩稻油轮作示范点推广泰优390、泰优808和全景优801。

据介绍,泰优390品种属三系杂交迟熟晚稻,株高105.2厘米,株型适中,生长势强,全生育期118.5天,平均亩产超过530公斤。

重视科技支撑,加强装备服务,再配套良田、良种、良法,让会种地的农民更“慧”种地,铜仁市万千田畴晕染新绿,丰收的希望在绿意盎然的土地上茁壮生长。

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快,铜仁今年预计种粮388万亩。随着种植接近尾声,该市下一步将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研判,根据各地块实际,细化落实科学防灾减灾预案,有效夯实全市粮食增产“大盘子”。(葛永智)


编辑:郭琦

二审:王懿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