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深山香亦远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印江县

茶在深山香亦远

——写在印江花果红茶品牌创建一周年之际

2024-06-25 10:33 来源:铜仁日报
投稿:trwz001@126.com  

1a7f15b7-5484-4dab-a115-f74e4d2a9cc0

峰连天际边,茶香云间绕。盛夏的印江,千山翠绿,丛丛茶树如五线谱般延伸开来。采茶人腰间系着茶篓,指尖跳跃在茶树之间,动听的采茶歌在茶山回荡。

这是喜悦的歌儿,丰收的歌儿,也是发展的歌儿……

2023年6月14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红茶提升推进会召开,标志着印江红茶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是在这一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鲁成银教授在《创新赋能印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提出了“印江花果红”这一全新品牌,至此。印江红茶正式扬帆启航,驶入了百舸争流的红茶产业新赛道。

一载春秋,茗香如故。转眼“印江花果红”红茶品牌创建迎来了一周年,其细腻中散发出果香馥郁的新韵味,甘甜鲜爽的茶滋味如同一场优雅的华彩舞蹈,让世人眼前一亮。

以质兴茶,添得佳茗倍醇香

梵净甘露润新茶,明清朝贡受君夸。过去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因绿茶而声名远播,获得了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美誉。

随着红茶文化的兴起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印江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春季以中高端绿茶、夏秋季以低端大宗绿茶为主的市场定位,在百花齐放的茶叶市场竞争中,局限性日渐凸显。

为不辜负天赐的种植环境和独有的品种特色,后起之秀的印江红茶,品质上不敢有丝毫怠慢,带着蓬勃的活力与朝气,在新赛道上奋力绽放,焕发新彩。

04c5a60d-21f9-489d-851f-6e234a52b334

8c5b8a3d-99eb-4d30-8241-f8ff7c297b4c

过去的一年里,印江从原料供应基地发力,大力实施“茶园提质增效行动”,大力推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对茶园基地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分类管理技术标准,把罗场茶区、紫薇园区、湄坨园区等2万亩茶叶基地打造为红茶生产核心区。

过去的一年里,印江以提升产值产量为目标,持续实施“低效茶园清零行动”,不断加大对朗溪、木黄、杉树、杨柳、天堂等区域6000亩的低产茶园进行改造,通过科学合理的修剪、抬刈、深翻施肥等技术,促进茶园尽快丰产。

过去的一年里,印江谋求红茶制作工艺取得新突破,不断在红茶加工工艺提升上下功夫,多次组织企业到福建、浙江等地开展红茶加工技术培训,重点从政策、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入手,推动印江红茶加工工艺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里,印江为稳定红茶加工技术,特聘鲁成银教授为印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席科学家,联合专家团队组建红茶研究站,为印江红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指点迷津,提供技术支撑。

这一年里,印江不断强化品质安全监管,抓牢茶叶化学投入品控制、质量安全追溯、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三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档案,强化茶叶质量检测,积极开展茶产业“三品一标”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办理、培训。

由此,印江以现有茶树品种为基础、中国茶科所专家为技术支撑,建立了两家红茶精制加工厂、两条全自动红茶生产线、三个红茶研发场所,全面利用夏秋茶原料生产红茶,打造“印江花果红”红茶品牌,实现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

名茶之乡,以茶为裳;一品红茶,以质取胜。

耕着这方土地、守护着这方生态的印江茶人,始终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勤劳种茶,爱茶敬茶,在术与道的追求、技与艺的坚守中,只种生态茶、有机茶,只做干净茶、健康茶,只卖良心茶、放心茶。

 

品牌塑茶,传得美名满天下

自古香茗出深山,好山好水出好茶。

过去因为缺乏品牌意识,印江绿茶曾陷入了“代加工原料”的困境,让广大茶商和茶农陷入“好茶贱卖”的误区。消费者常常是喝着印江茶,却不知是印江产。

名茶还需有名牌,做好茶品牌是产业由大到强的必经之路。印江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印江红茶品牌和文化建设,专门召开红茶提升推进会,成立了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宣传、打造、推介“印江花果红”这一公共品牌。

acadc49e-c903-4306-a29e-2e0622baf2d5

为推进红茶产业,印江自治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印江自治县委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绿色生态引领梵净山茶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造黔东生态茶业示范区、黔茶精制加工贸易区、贵州花果红茶第一县。

此后,印江不断优化全县茶产品结构,引领茶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红茶影响力,不断强化红茶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和质量提升,“印江花果红”加工技术规程更是按照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包装设计、统一授权认证,全力打造、开发、宣传“印江花果红”红茶品牌,持续提高全县红茶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在产业升级的同时,印江还持续以文化赋能,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将茶文化与土家传统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康养深度融合,积极打造茶文化休闲游特色线路,开发采茶、制茶、茶道、茶艺等体验项目,让游客了解茶历史、体验茶风俗、欣赏茶艺表演、唱茶山民歌,营造浓郁的民族茶文化氛围,进一步提升“印江花果红”的茶文化“厚度”。

愿得茶香飘四海,不负青山不负人。印江红茶从来不缺“藏在深闺人未知”的优质产品,缺的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慧眼识珠;不缺“千锤百炼出深山”的工匠精神,缺的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畅通渠道;不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创业激情,缺的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广阔市场。

为扩大“印江花果红”品牌影响力,过去一年,印江先后参加了2023年第五届中国太原茶产业博览会、青岛茶博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第六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2023年香港美食展国际茶展等各类展会15次,在展会上现场签约订单“印江花果红”450余吨,共计1.08亿元。

通过多维度的品牌塑造、宣传和推广,“印江花果红”在广东、山西、山东、北京等地有了市场认可度,逐步打响了“印江花果红”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茶商茶客来感受印江高山红茶独特的品质与文化魅力。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法宝。

印江人民多年来对自然的敬畏、对土地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都融入了茶产业,用心讲好茶叶故事、潜心打造茶叶品牌,让每一片茶叶都饱含印江人民的深情厚意,传承着优秀厚重的文化基因。喝梵净山茶,能喝出健康来;品印江茶,能品出文化来。

 

富民有茶,种得茶乡业兴旺

半山云雾半山茶,绿意丛中富万家。

每逢采茶时节,云雾缭绕的茶园深处,勤劳的土家人穿行其中,忙碌着采摘茶芽,脸上洋溢着喜悦,应了“金针银叶入篓中,油盐酱醋无需愁”的老话。

但过去,六月后茶树因茶叶中茶多酚等含量升高,所制作出的绿茶苦味明显,对销售影响较大,一般只能生产大宗绿茶进行销售。

随着印江红茶时代的到来,高端茶产品在夏天被终结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红茶通过萎凋、轻摇、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后,苦味大幅缩减,生产的茶更被喜茶者爱之。

时下,在印江罗场、新寨、合水、紫薇等乡镇,刚从绿茶生产线走下来的制茶师,又踏上红茶生产线……

“对于红茶来说,品质的好坏区分,与绿茶有本质的区别,绿茶的高端饮品一般从明前茶中产生,而红茶则不然,在夏秋茶采摘中,往往制作的红茶,品质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贵蕊公司创始人向友鱼说,即便到了6月,该公司的红茶生产依然是坚持手采而不是机械化的批量收割,采摘标准由开春的独芽发展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

 

bc842764-cb28-4435-8e51-e9dfab0efa7e

fa88f57d-f1d8-400c-b614-1fe389fe02f2

而手采鲜叶,就需要大量的采摘人手,对于茶农来说是最大的福音。当下 ,在罗场乡广东坪村的茶山上,每天夏茶采摘保持在30人左右,一芽二叶的采摘标准下,每采一斤茶青,采茶人可获得3元收入,平均每天单人可以采茶青25斤到50斤不等。

流转土地获租金、入股发展分利金、茶园采摘得薪金、自主发展收卖金……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如今,绿色茶园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

此外,茶园基地已成为远观百里青山叠翠、近收万亩茶园碧波,让游客尽享自然和人文之美,品一杯红茶,赏一方美景的茶旅融合新天地,正散发着越来越大的魅力,成为印江乡村产业振兴鼓与呼的成功样本。

近年来,印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规模、久久为功,用最好的产业政策、举全县之力发展茶产业。紧扣“五带三园”产业布局,推行“股份制龙头企业+”发展模式,培育了以宏源集团、茶投集团、山山谷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企业分工合作、抱团发展模式,推动了该县茶产业实现从散户发展向企业带动转变。

据了解,印江现建成茶园基地26.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2.79万亩,获有机茶园认证7500亩,无公害茶园认证16.48万亩。有茶叶种植专业村87个,茶叶加工企业268家,省级生态茶叶示范园区3个,市级茶旅融合示范园区6个,县级茶旅示范园区5个,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茶产业覆盖全县120个村,辐射带动全县茶农3.8万户11.4万人次就业。

甜自茶中来,业因茶而兴。印江因山而兴、因水而盛、因茶而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印江产出的梵净山茶香高持久、鲜爽醇厚的独特品质,大山飞出的“印江花果红”正走在潮茶时代的大道上,开启着乡村致富奔小康、振兴展新颜的“幸福画卷”,形成一幅幅动人美景,一道道靓丽风景……(市融媒体中心特约记者 王东)

 

编辑:郭琦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