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沿河黄土抱团发展“甜蜜”事业
近日,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黄土镇勇敢村的蜂场里,田书友正熟练而小心地运用收蜂篓和圆桶等工具,为自家养殖的中华蜂进行分蜂操作。
田书友,勇敢村党支部书记,与山林、边角地打一辈子交道,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和变迁。今年,他和村民们迎来了养蜂产业的新发展,在这个炎炎夏日,感受着别样的“甜”。
地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土镇,曾经回荡着伐木的声响,许多村民依靠伐木烧炭为生。“树干就是金钱,种一年苞谷,还不如烧炭的收入多。”勇敢村村民杨洪回忆起那段过往,感慨万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化,烧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杨洪和众多村民不得不重新寻找生计。
近年来,国家的好政策如春风般吹进了黄土镇。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落实生态保护补偿,为群众争取大量生态补偿资金,极大地调动了大家保护生态的主动性。
田书友便是其中的先行者。2019年,他带领村里成立勇敢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初尝试饲养青蛙和泥鳅,但实践证明,林下养蜂才是更适合的选择。“我们出劳力,技术、蜂箱、场地选址等全部由麻阳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免费提供,收益归村里所有。”田书友说,大家养蜂的积极性都很高。
两年前,经过三个月的边学边干,田书友从养蜂新手成长为半个“养蜂专家”,还能指导村里群众养蜂。此时,在勇敢村的蜂场里,田书友正熟练地进行着分蜂操作,他面带笑容地向笔者透露:“参照每斤150元的价格,前年收入超过12万元。”在他的心中,早已绘制好了一幅更美好的蓝图,计划次年将养蜂规模进一步扩大。
黄土镇因势利导,将镇域内相连的勇敢村、竹园村、沙坪村融合发展,凭借天然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蜂产业。如今,示范带动当地村民养殖中蜂760桶,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余万元。
同时,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小散弱”的问题,黄土镇积极探索抱团合作发展新模式,成立了沿河黄土联兴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广,年营业额达180余万元,还开发了86个公益性岗位,带动360名脱贫人口增收。(作者:刘娟 施平)
编 辑:李 翼
二 审: 周苏星
值班编委:谭 霜
总 值 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