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这两所高校把暑假实践课堂搬到佛顶山自然保护区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社会写真

有趣!这两所高校把暑假实践课堂搬到佛顶山自然保护区

2024-07-18 18:1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日,由浙江大学、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教师带领的本专业2022级本科生137人来到贵州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7至10天的病虫教学联合野外实习,在佛顶山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就昆虫、植物病虫害、农药施用现状等方面开展调查,并采集20个以上的 “宝贝”进行标本制作。

采集标本并进行制作是这次暑期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为采集到种类丰富的昆虫,37名学生分成4条路线,在石阡大湾、桐子坪、大坪、尧上等地进行昆虫采集。

1

每日清晨,大家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佛顶山保护区冷水河畔、林间草丛、田野菜地抓捕各种昆虫。蚊子、苍蝇、蜻蜓、蚂蚁、甲壳虫等这些以往习以为常的虫子,如今却成了学生们特别亲切的“宝贝”。

炎炎烈日挡不住学生们对抓“宝贝”的热情,网捕、灯诱、手捉……学生各显其能,15公分大的竹节虫、漂亮的凤蝶、有翅的蚂蚁、千姿百态的甲壳虫等各种奇特的昆虫,都是大家的“战利品”。此外,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还在包溪管理站设置了夜间诱虫装置,通过巨大的白炽灯吸引昆虫聚集以便捕捉。

2

白天在田野、山间、林中进行昆虫采集,下午或晚上在住地灯诱昆虫,进行标本制作。

3

“制作一个标本大约需要5到6分钟,首先得把适合昆虫大小的昆虫针插入昆虫体中,为了整齐美观和便于研究,还要将其排列整齐。”在标本制作室,浙江大学植保系学生全维强一边忙碌着手里的工作,一边和记者介绍着标本制作流程。“不同昆虫插针的部位有着严格的要求,完成插针后,要对昆虫进行姿态调整,保持其生前‘最美’的姿态。有翅膀的昆虫则需要将翅膀展开。”

4

在浙江大学植保系学生采集的标本制作室里,凤蝶、蜻蜓、金龟子、熊蜂、竹节虫、大蚊、螳螂、盾蝽、齿蛉、灯蛾、石蛾、水龟虫等昆虫琳琅满目,学生们根据所属的目、科、属、种,将昆虫按照标本制作的要求,进行分类制作、摆放。

据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教师徐海君介绍,看似简单的昆虫捕捉,其实需要对课本知识熟练的掌握。今年与贵州大学一起到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成效好的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实习,进一步将课本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实际,观察了解了昆虫的形态、植物的病理结构、生物学特性,更好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5

在采集昆虫标本间隙,贵州大学植保专业教师谢鑫还结合当前农作物的病害原因、危害给两校实习学生现场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课。

“我们到集市农药店、老百姓家门口、田间玉米地、了解农药的销售种类,以及群众对农作物生病的用药情况,特别是稻田、果蔬、大豆等农作物的危害情况,并作了详细记录。根据农作物的病害情况来合理指导农户农作物的药量,同时帮助群众在保护区内如何对农作物用药来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这样既能帮助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又能提升群众农作物收成”。谢鑫说道。

6

据悉,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记录有各类生物3659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3种(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54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8种(豹、林麝、穿山甲、豺、大灵猫、小灵猫、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9种。

7

“贵州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好,昆虫种类十分丰富,非常适合野外实习。这次我们带领学生来到这里,围绕《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化学保护》3门核心课程为理论指导,就昆虫、植物病虫害、农药施用现状等方面开展调查。目前,已完成了目、科、种 和标本量的指标任务,标本量达万余号。” 贵州大学昆虫所教师龙见坤说。(记者:李紫英 通讯员 彭元吉)

 

编辑:李翼

二审:韩康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