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胜利村:多点发力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松桃胜利村:多点发力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2024-07-21 09:38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紧紧围绕“红色新石梁”总定位,着力把胜利村建设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振兴示范高地、强村富民发展旺地、宜居宜业生态美地、共建共享善治福地,实现农、文、旅、产、学、体、研一体化发展,切实答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党建“考卷”。

640

坚持传承为先

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实施一批红色项目。该乡制定《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胜利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规划“一核一馆一园一线一中心”,重点围绕红色研学基地多功能厅建设、展陈中心建设、教学楼建设、红军街提质改造、遗址祠堂修缮等,整合资金实施13个子项目,实行专班推、专人抓、专项督,确保项目建设有力有序。

培育一支红色队伍。整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研室、县委党校、县文广局、石梁乡等人才资源,采取“自荐+推荐”的方式,培育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形象气质佳、熟悉本土历史的红色讲解员队伍。依托党校、职校等平台,有针对性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讲好地方红色文化、红色故事。2023年以来,已组建专业红色讲解员14名,组织参加各类培训7次。成立胜利村红色文化研究专班,对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红色精神进行深挖丰富,充分听取省市一级文保单位及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的意见建议,汇集红色歌曲、红色戏剧等编制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教材。2023年以来,已收集整理红色故事15个、回忆录2篇、红色资源资料31处,开发课堂教学2门,收集红色历史文物及图片104件。

坚持服务为基

打造组织振兴示范高地

高标准建支部。认真抓好胜利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政治建设“第一标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实现政治强支部、学习兴支部、党纪管支部。深入开展“红色引领建新功,党群共建一家亲”先锋行动,切实提升党支部服务能力和水平。7月,胜利村党支部被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质量抓队伍。立足红村试点建设实际,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选派熟悉党建业务、综合素质强、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副科级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更好发挥“领头雁”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促落实作用,不断提升胜利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村干部参加省、市、县级能力提升培训,抓好后备力量跟踪培养,全面提升村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业务本领。截至目前,储备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5名。

高要求筑阵地。将胜利村村委会搬迁至核心区域,按照“五好双强”“六有”标准,结合村级阵地“亮颜提质行动”,立足设施完备、功能完善、制度规范、作用发挥有力等建设目标,改造升级集群众接待室、党员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法律服务咨询室等多功能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不断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着力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和项目管理等作用。

640 (1)

坚持惠农为本

打造强村富民发展旺地

凝聚合力强产业。着力培育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11名,强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优惠政策扶持,积极承接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积极与该县农业农村局、省信用联社、松桃信用联社等单位合作,大力发展食用菌、黑木耳、辣椒、玩具加工等优势产业,赋能产业集中连片、提质扩面。2023年以来,已发放产业贷款资金220万元,示范发展食用菌20亩、黑木耳75亩、辣椒120亩。

用好资源壮集体。坚持传统产业、红色产业“双抓双强”,将红色遗址与生态食用菌园、巧积玩具加工厂、石梁灰豆腐加工厂等“串联成线”,打造集学、游、吃、住、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承接“重走长征路”、党性教育、红色研学、体验农耕等活动项目,做强村集体经济“新引擎”。2023年,胜利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8.41万元,集体经济收益15.6万元,村集体分红11.4万元。

依托企业促增收。通过盘活500平方米闲置办公场所,创办石梁乡乡村振兴迎红巧积玩具厂,实行“公司+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并按照“公司80%、村集体20%”进行利益分红,实现企业增值、集体增资、群众增收。用好迎红巧积玩具厂,加强村干部、党员、致富能人等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带富能力和就业本领。2023年以来,已带动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172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

坚持和美为要

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美地

推动人居环境靓化行动。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深入开展垃圾、污水、飞线、野广告、街道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推动胜利村颜值、内涵“双提升”。建设石梁乡标准化污水处理厂,对村域生活生产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实现污水无害化排放、资源化利用。依托红村周边及公路沿线公共环境打造项目,加强红军街修缮维护、绿植栽培,实现人居环境绿化、美化、亮化。2024年以来,已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15次;修缮路段2500米,增设垃圾桶90个、指示牌10个、休闲座椅20个等。

实施宜居农房改造行动。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规划理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高质量制定村庄规划设计方案和村庄规划编制。坚持“两改两不改”原则,整合投入宜居农房改造资金,对涉及99栋房屋实施宜居农房改造和风貌塑造,逐户建设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三园”,着力打造别墅型民房。截至目前,宜居农房改造项目已完成95%。

开展文明新风培育行动。注重以红色精神涵养文明乡风,积极邀请党员干部、“五老”人员参与“追忆英雄人物,讲好红色故事”宣讲活动,通过解读英雄模范先进事迹和红色故事,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深化移风易俗。用好村里各类场地资源,积极承办系列乡村文娱活动,引导群众厚植艰苦奋斗、不畏困难、自立自强的革命精神,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滥办酒席、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陋习,推行新时代文明新风。2023年以来,已组织开展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系列文娱活动13次。(作者:莫徐林)

 

编辑:谢芳

二审:韩康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