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村富民|稻蛙共生“呱呱”叫,一田多用“钱”景好……
眼下,正是水稻管护和青蛙生长的关键时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印江再刚养殖专业合作社稻蛙养殖基地内,“呱呱呱”的蛙叫声此起彼伏,翠绿的稻田和欢腾的黑斑蛙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盛夏时节,阳光洒在稻田上,一片金光闪闪。黑斑蛙在稻田里欢快地跳跃,发出悦耳的叫声,在基地的配料间内,几名工人正忙在稻蛙准备“美食”,倒料、搅拌、装袋……经过简单的几道工序后,工人们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向蛙田。
该养殖基地位于合水镇坪峨村,该村具有交通便利、温润的气候和良好的水源生态,为该镇发展黑斑蛙养殖创造了良好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
印江再刚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1年,养殖黑斑蛙320亩,自开始养殖以来,该基地每年带动周边群众长期务工达19人。在养殖基地,村民们忙碌而充实,他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还能学习到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今年65岁的养殖基地工人朱定军以前是在周边区县打零工,收入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已不能外出务工,当被问及如今的工作情况时,他满脸笑容地说:“这里的老板开始养蛙,我就来这里上班,连续上了三年了,每天就是喂蛙、除草等工作,工资每年有将近两三万块钱。”
随着稻蛙产业的发展,坪峨村的村民在基地务工,不仅有务工工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还有每亩800元的转让费,实现了务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集体经济分红有红金。
黑斑蛙又称青蛙,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气、美容养颜等功效,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市场青睐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经过这几个月的喂养,我们现在的蛙成中蛙了,估计在8月中旬可以上市销售。预计今年产量在五十万斤左右,产值就在600万元左右。”印江再刚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再刚介绍道。
如今,该镇稻蛙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群众”的模式,形成了育苗到养殖最终销售的完整产业模式,通过与重庆、成都等地的经销商合作,将稻蛙远销至省外。2023年,该镇发展稻蛙产业,每年带动了该群众就业300余人,年发放群众务工工资100万元以上,成为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增收的主要场所。(作者:赵超超 邹雪庆)
编辑:李翼
二审:申逸恺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张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