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青阳乡绘就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近年来,石阡县青阳乡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以高质量党建为引擎,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聚焦“党建引领”核心,夯实基层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青阳乡持之以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始终坚持和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强化理论学习,坚定党员干部信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首要学习内容,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今年以来,结合党纪学习教育,乡党委已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 8 次,举办读书班 1 期,开展专题研讨 3 次。强化干部队伍培育,筑牢为民服务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拥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青阳乡结合“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集中对村级班子履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确定先进、后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各 1 个,调整不适任村干部 3 名,从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中择优补充年轻村干部 3 名,培育村级后备力量 29 名。规范组织制度,强化纪律意识。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制度,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传达至每一位党员干部,教育引导他们廉洁自律,并从源头上筛查“带病入党”、徇私舞弊、违规异地入党等问题。今年以来,全乡吸纳 8 名入党积极分子,培育 2 名发展对象。
聚焦“多元发展”路径,壮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振兴“火车头”。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青阳乡始终遵循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积极探索多维度、多渠道、多形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增强村党支部和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项目投入推动发展一批。自 2023 年起,争取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8 个,项目资金达 465 万元,助力冷家榜、高塘、大坝等村集体经济发展。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重点发展高塘黄金芽产业和坪厂新建辣椒加工厂等产业。其中,高塘黄金芽项目种植面积达 500 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 20 万元;坪厂新建辣椒加工厂种植 400 亩,实现村集体收入 8 万元。资产盘活激活一批。围绕村级“三资”清理,组建闲置资产盘活调查摸底工作专班,让闲置资产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功盘活金城蛋鸡养殖场,预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8 万元;将大坝闲置辣椒加工厂改建为生物颗粒加工厂,计划年产生物颗粒 1 万吨,预计实现集体经济增收 20 万元。招商引资带动一批。凭借高塘村的土地资源优势,成功引进石阡县齐升中药材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利用集镇闲置大棚,引入石阡富鑫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食用菌 40 万棒。今年,该公司计划投放 20 万棒食用菌,由脱贫户与公司签订代养合同,到期由公司回收,极大地带动了在家群众增收致富。
聚焦“促农增收”目标,充实群众口袋,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群众,同时也离不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工作推进中,青阳乡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其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产业促进增收。大力扶持“家庭式”分散种养殖,鼓励自主发展产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全乡共发展家庭农场 60 个,形成了以烤烟、辣椒 2 个核心产业为主导,以畜禽、食用菌、中药材等为补充的重点产业示范带。今年,全乡种植烤烟 3600 亩,预计产值达 1200 万元;辣椒种植 4000 亩,预计产值 2200 万元;养殖肉牛 1800 头,种植中药材 1400 亩,发展食用菌 20 万棒。预计累计带动村民就业 8500 余人次,发放劳务工资 130 万元。强化就业促进增收。搭建优质就业平台,成功引进服装加工厂 1 家,预计吸纳在家闲散劳动力 120 人;加大外出务工人员招聘宣传力度,截至目前,全乡申报省外务工补贴 233 人,共计 11.65 万元;积极申报稳岗就业项目,聘用护林员、保洁员等 125 人。入股分红促进增收。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吸纳就业、土地流转、技术帮带、产品销售服务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目前,全乡所有脱贫、监测对象户实现利益联结全覆盖,预计 2024 年实行分红资金 25 万元,户均增收 300 余元。
聚焦“素质提升”关键,丰富群众精神,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抓监测,防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紧压实责任,着重抓好特殊人群的动态监测调整和帮扶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024 年以来,新识别监测户 5 户 17 人,消除风险户 3 户 9 人。讲文明,树新风。深入推行“三治融合”,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安民创。高塘村的村规民约荣获“贵州省 2023 年度优秀村规民约”称号。规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完善文化配套设施,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守底线,稳民心。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安全事故、命案“零”发生的良好局面;深入践行为民初心,在充分倾听民情、访察民意的基础上,实施了青阳变电站、集镇移民新街“白改黑”等项目,使青阳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为便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作者:吴亮)
编辑:李翼
二审:申逸恺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张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