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智 汇众力 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集众智 汇众力 让工业遗产焕发新生

——第四届工业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侧记

2024-07-30 14:39
投稿:trwz001@126.com  

时光的脚步匀速向前,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如约而至。

7月25日至27日,第四届工业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万山区召开。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矿山工业遗产保护 朱砂文化价值研讨”主题,共同探寻工业遗产保护这方文化精矿,共同开创工业文化这片绿色沃土,共同推动工业文化传承发展。

1.webp

实地观摩、主旨报告、分组讨论、交流发言、总结讲话……短暂的行程紧凑而丰富,这不仅是一次坚定信心、振奋人心的大会,更是一次共话发展、凝聚共识的双向奔赴。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闪烁着智慧火花;一条条新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前进方向,共同翻开铜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新的篇章。

交流与碰撞:同心同向聚共识

会场外,火伞高张、万山翠绿、动能澎湃;会场内,“工业遗产保护”议题在与会专家学者思想交融中,碰撞出朵朵智慧火花,处处洋溢着求真务实的热烈氛围。

万山因汞矿和朱砂储量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被誉为“中国汞都”“丹砂王国”。据最新考古发现,可证实万山朱砂开采已有 3000多年历史,留下了丰富完整的工业遗产,集中展现了中国汞工业发展历程和悠久的朱砂历史文化。

2.webp

3.webp

万山汞矿遗址2005被列为首批国家矿山公园;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万山汞矿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9年,国家工信部将万山汞矿遗址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2023年,朱砂古镇被授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俯可脚踏实地,仰可凝望星空。铜仁在文化遗产保护砥砺前行的路上,步履不停。

“近年来,铜仁坚持以工业文化为根、丹砂文化为魂、民族文化为宝,全力做好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真诚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多关注铜仁、多支持铜仁,为挖掘好朱砂文化的多元价值贡献真知灼见,让万山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铜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商友江在会上发出的诚挚邀请掷地有声。

4.webp

工业的兴起、发展和转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张勇表示,万山汞矿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朱砂开采和汞矿冶炼遗址遗迹,是我国汞工业的兴起、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推进工业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传承工业历史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工业遗产作为一类新型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技术、科学、艺术和生态价值,保留了工业文明的独特记忆,也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秘书长曲亮说,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尤其是矿山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与传承,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探索,对城市更新、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webp

“朱砂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认同,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开启了中国式矿物质开采利用的先河,是中国乃至世界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铜仁学院党委副书记梁正海说,要系统挖掘整理朱砂文献档案,推动相关领域研究,提高人们对以朱砂为载体的文化自信,参与世界文明对话,认知朱砂文化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

创新与发展:破解瓶颈探新路

集智可定良策,聚力可谋发展。作为贵州工业文明发源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地,铜仁如何做好万山汞矿遗址保护与利用工作?这一问题被与会嘉宾频频提及。

“要想保护和利用好万山朱砂矿的遗址,首先要认真梳理朱砂矿开采冶炼的历史,这是保护利用的一个前提;其次要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采用工业考古、测绘等各种方法手段,对朱砂矿的开采冶炼历史进行实证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认为,还要利用好现代科技手段,对万山朱砂矿进行现场保护,即遗址本体的保护,包括档案资料的保护,只有形成系统的保护网络才有可能把万山朱砂矿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6.webp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张国峰认为,要利用新质生产力,通过数智化赋能工业遗产保护,加强朱砂文创产品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依托万山资源优势,与多方进行开放性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更好推动朱砂文化“走出去”。

万山朱砂工业遗产如何做到保护与利用双赢?

清源视野(北京)文化咨询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李欣宇表示,加强考古研究。要持续推进考古工作,尤其是对古代的矿业生产遗址、文化信仰遗迹的挖掘。要加强环境的整治和建筑群的保护修缮。尤其是对300吨采选冶流程生产线路的保护。要加强遗产多元价值主题的宣传和展示,以促进公众对考古和汞矿矿业知识的科普。要创新拓展矿洞的利用方式,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打造酒店、博物馆等,形成地上、地下的立体发展模式。

在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杜庆昭看来,万山的工业遗产建筑形制,具有典型时代特征。在后期修缮的时候,更应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修缮原则,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深入挖掘研究相关历史资料,以真实性为原则,进行现状加固、整修,注重建筑外观的原有风貌。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杨鹏说,工业遗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从近代以来采矿技术的变化,建立博物馆有利于保护现代工业文明,让它能够传承。要从源头抓好工业遗址保护,立足采矿技术本身,加固遗址维护,进一步提炼文化内涵。

方向明,则力量聚;定位准,则发展兴。与会人员谈感想、明态度、谋路径,在沟通交流中凝聚共识、昂扬斗志,纷纷表示,要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跨越与启程:步履不停向未来

万山汞矿遗址由矿山、矿洞遗址及相关遗迹、生产设施、开采工艺等工业景观构成,有三千多年的开采历史,全画幅式展示了我国汞工业文明及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是现代工业城市及工矿区规划技术在中国的重要实物例证,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向东认为,要争取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学院等,开展工业遗产的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万山、了解汞矿、了解朱砂文化,以万山精神更好地激励全国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制造业的从业者形成合力,从而产生新的生产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围绕着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蝶变新生,一个个共识在凝聚、力量在积蓄、干劲在激发,铜仁文化遗产保护的前进道路在新起点上越来越明晰。

7.webp

如何让汞矿遗址“活起来”,工业遗产长久地“火下去”?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常江认为,朱砂古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把汞矿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作为一种新的资源重新利用,在保护好工业遗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深度挖掘其工业文化内涵,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起来发展。

“在汞矿遗产挖掘利用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优化交通线路,通过“旅游+工业”的模式,将周围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同时制定出台更多激励措施,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到来。”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李延祥说道。

近年来,万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铜仁对万山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发展战略,对万山汞矿原矿区遗址、遗产、遗居进行全面清理和整合打包,将废弃汞矿遗址打造成中国首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此外,为改变以往朱砂工艺产业“零敲碎打”的现状,万山还利用经济开发区标准化厂房,打造集朱砂工艺品研发、培训、生产、检验、销售、展示于一体的朱砂工艺品产业园,以及面向全国的重点旅游工艺品基地,同时带动绘画、电商、物流、包装等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朱砂产业园共生产朱砂原石、朱砂压膜、朱砂画等九大类2000多种产品,现有企业43家,2023年销售额达8.5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绘新景,山河远阔;赴新程,道路明辉。铜仁正一步一个脚印,在黔东大地上勾勒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的图景,让铜仁文化在时代流转中彰显强大生命力。

 

 

编辑:李翼

二审:刘静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