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让“铜仁故事”越写越精彩
千里沃野,广袤乡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探索实施“强村富民”行动,围绕强基层组织、强集体经济,富农民“口袋”、富农民“脑袋”“两强两富”目标,走出了一条具有铜仁特色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要在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根基。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基层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建强基层组织,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才有坚强的保障,乡村振兴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要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上下足功夫,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引领作用,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开阔选人用人视野,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选出来、用起来,为乡村建设选育好“领头雁”,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振兴“硬实力”。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关键环节。要坚持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提升服务能力、拓宽发展思路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激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差异化、多元化打造村集体经济新业态,因村施策找准村集体经济增长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助推村集体“家业”越来越厚实。
聚焦富民“口袋”,促增收“多点开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万千农民鼓足“钱袋子”。要着力健全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发挥项目联农带农、强村带弱村作用,通过劳务协作、订单生产、保底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步提高农民“四项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富足群众脑袋,补足“精神之钙”。乡村是生产空间,也是故土家园,承载乡愁,寄托憧憬。实施“强村富民”行动,要造就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也要为培育乡村风尚、富足群众“脑袋”,夯基垒土、搭建舞台。要深入实施“塑形铸魂”工程,结合本地风俗文化,积极开展家庭教育“七进”活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引导树立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正气清风。要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因地制宜建设特色小寨,着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让广大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共享美好生活。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们锚定“强村富民”目标,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接续发力,一定能让乡村振兴的“铜仁故事”越写越精彩。
编辑:郭琦
二审:刘静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