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低碳转型 “绿”续兴旺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印江:低碳转型 “绿”续兴旺

2024-08-03 08:33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地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

“以前,我们村是向地下要能源,挖煤谋生;现在,我们村是向风借能,发电生财。”沙子坡镇池坝村老支书张云祥说起白金岩风电场项目在他们村境内就有5台风机,脸上褪去了昔日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挖煤为生计的苦闷,多了几分自豪。

他的自豪,源于国发〔2022〕2号文件。这个文件确定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加快了印江向绿色进军的步伐。

印江白京岩风电场项目南区施工现场,8台高耸入云的“风车”一字形排开,在蓝天白云掩映下,悠闲地转动,成为海拔1200多米山梁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南区10至17号8台风机吊装和北区2号风机基础浇筑;升压站和送出工程设备安装调试全部完成。”该风电场项目负责人王书永介绍。

白京岩风电场项目是印江自治县首个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7亿元,2023年3月开工建设。拟安装6台单机容量5兆瓦和11台单机容量4.5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80兆瓦,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压站。项目分南、北两个区域建设,南区覆盖沙子坡、天堂两个乡镇,建8台风机;北区在刀坝镇,建9台风机。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58亿度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万吨,减少碳排放量4.3万吨,为推动印江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王书永说。

共谋低碳转型,促进绿色发展。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为打造宜居、宜业、绿色人居环境,先行先试。

绿色低碳转型在196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悄然兴起。

茶产业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建成茶园基地26.5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2.79万亩,获有机茶园认证7500亩,无公害茶园认证16.48万亩。2023年,茶产量2.07万吨,产值22.66亿元,带动13.5万人增收。

“我们一年在这茶山上采茶、管护,收入超过两万元。”杨柳镇何家村冯金群幸福地说。

截至目前,该县建成茶叶专业村87个,茶产业覆盖100多个行政村。

“今年我们村专业合作社覆盖近800亩茶园,产值预计600万元。”缠溪镇湄坨村党支部书记李文科说。

放眼印江,绿色产业遍地。3.2万亩辣椒、15万亩山桐子,绿了山头,富了民。

除了绿色产业,绿色能源也蔚然成风。新能源出租车、公交车、家庭用车已成为交通出行新时尚。

“截至目前,全县175辆出租车中,新能源出租车就占85辆,预计今年年底全部换成新能源。”县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队长秦再林介绍,22台公交车已全部换成新能源。

从印江自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获悉,近年来印江私家车中,新能源汽车登记逐年上升,年增长45%以上。

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不仅在碳排放上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且在节能增收上也有账算。顺达出租车公司负责人戚治城掰着手指算了一笔细账:“充一次电可以续航450公里,合0.5元左右每公里,一天跑下来,同样的里程数,比油车节约150元左右。”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出发。印江各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厚植绿色家底,毅然循着心中那一抹绿,奋力开创绿色印江现代化建设新未来。(张玉莲 任廷津

 

编辑:李翼

二审:刘静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