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思南: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思南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既美化自然,又增加群众生态福祉,实现了生态与富民“双赢”。
石漠化治理绿满荒山
绘就生态富民新画卷
石漠化曾困扰着该县塘头镇青杠坝村,但如今,这片土地已蜕变为“金果园”,书写了生态富民的绿色传奇。
面对喀斯特地貌,青杠坝村以“穷则思变”的决心,在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的带领下,通过植树造林,让昔日的荒山秃岭长出片片绿意。该村不仅在石漠化严重的区域种下了常青树,更巧妙布局经果林,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冷朝刚带领村民发展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庄、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兴起,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十年间,青杠坝村的森林覆盖率从42%提升至62%,这是生态修复与产业协同并进的有力证明。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小楼林立,道路畅通,绿意盎然,鸟语花香。
近年来,思南县加大现有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改培建设力度,启动山区石漠化治理工程,完成石漠化治理5000余亩,营造林1.96万余亩,发展林下经济7.01万余亩,生态屏障不断筑牢,生态红利广惠民生。
国储林建设绿潮涌动
开启经济林业新篇章
思南县凭其6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成为国储林建设的优选之地,潜力巨大。
在孙家坝镇的国家储备林建设示范点,工人与技术人员并肩作战,精心管护楠木林,共绘生态与经济和谐图。该示范点管护项目负责人李洪江说:“清除杂草,精心管护,金丝楠木才能茁壮成长,环境美化与民生改善双赢。”
思南县将生态改善与群众增收紧密结合,依托丰富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多赢,为群众开辟绿色增收途径,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山水林共融绿韵悠扬
织就生态修复新美景
在青杠坡镇陇水村的贵州省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七标段项目现场,只见长约13公里的河道修得整整齐齐,通过利用格宾石笼的施工方式,能够有效抵挡河水对两岸田土的冲击,同时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
贵州光文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友松介绍:“思南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七标段,总投资1727万元,总河道治理长度12.65公里,施工内容主要有生态岸坡垒砌、生态疏浚等。”
截至2023年底,思南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总投资2.5亿元,主要实施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人类活动区缓冲带、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林业生态功能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提升、保护保育措施等6大类工程。
思南县将绿色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作者:谢大龙)
编辑:谢芳
二审:周苏星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王能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