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提 质 向“新”——石阡县城镇化发展观察
驻足龙川河畔,山川美景尽收眼底。河岸两侧绿树掩映下,房屋建筑高低起伏,人行步道上或有人跑步健身,或有人悠闲漫步。漫步在石阡县,便被当地环境所吸引,不时驻足、融入、回眸。
驻足,因路。
一条龙川河将石阡县城一分为二,河东是老城区。
位于老城区的越城路是汤山街道的一条老路。路虽老,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石阡县城的几条主街道基本都与穿城而过的龙川河平行,越城路便是以东为起点,第一条与河平行的主通道。
“曾经的越城路只有现在的一半,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节假日更是拥堵不堪。”石阡县雅迪电动车店长张恒说,现在路好了,客人来看车也方便了。
眼下,这条路已完成改扩建施工,路宽了,人心舒畅了。设计车速30km/h,沥青混凝土路面双向四车道,北起顺接北塔大道,南至石阡温泉酒店处与在建金泉大道顺接,与金泉大道及温泉大桥形成T形交叉。
“我们也有环城公交啦!”越城路上的公交车站牌前,正在候车的王先生自豪地说。
越城路的贯通还方便了公交线路的设置。今年,石阡县新增的环线城市公交线路开通运行,途经越城路,填补了沿线的公交线网空白,连通了县城区河西、河东的公交枢纽,进一步优化了公交线网结构,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公交出行服务。
越城路的修建不仅提升了周边交通承载能力,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我们修建了人行道、排水沟,强弱电入地,还做了绿化设计。”石阡县住建局干部白江介绍,现在的越城路更干净、整洁,也更安全。并且道路辅助设施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勾起居民、游客想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念头。
融入,因住。
沿着越城路向北,大约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汤山街道农贸市场。市场里人头攒动,进城卖菜的菜农、附近买菜的居民络绎不绝。
“县城大部分人都在这里购物,日均人流量约3万人。”白江说,改造前道路坑洼不平,常有积水,脏乱是常态。现在新建排水系统、平整道路,重新规划了摊位布局,整个市场变得井然有序,干净整洁成为群众的新印象。
石阡县住建局墙上挂着的锦旗,正是该地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给予的肯定。
除了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西门广场人行天桥今年投入使用,人车分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寿福路太和超市周边统一安装商户油烟处理设施,优化群众居住环境,满意度得到提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当地城镇生活品质的持续改善。
“群众满意是我们工作的动力。”白江说,石阡县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把握补短板、惠民生着力点,全力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民生实事,不断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为群众打造宜居、宜行的城区环境,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石阡县改造完成城镇老旧小区12个、背街小巷135条;改造完成地下管网8.78公里,累计燃气管道铺设24公里。启动并建成绿色社区2个,拟申报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平台建设项目1个。
回眸,因城。
沿着越城路向南,石阡县古温泉景区进入眼底,不远处便是仙人街景区索道入口。从仙人街乘坐索道到城南古温泉仅需约15分钟。
上午在氤氲的泉水中,体验石阡温泉的康养魅力;下午在仙人街俯瞰石阡城市繁华,体验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感受山川之美;傍晚在西街,感受城市烟火气带来的愉悦。
傍晚时分,龙川河畔灯光相继亮起,为城市生活更增几分韵味,整个城市的夜生活正式开启。坐落河畔的西街,距离石阡古温泉仅一桥之隔,此时已是热闹非凡。
“西街以个性化的美食体验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人群。生意挺好的,特别是夏天,店内外基本满座,傍晚的顾客最为集中,最多时一天接待了50多桌客人。”西街的经营负责人周佳说,西街自去年9月20日正式营业至今,已接待游客和本地市民近20万人次,综合收入120多万元。
近年来,石阡县通过文旅融合,拓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潜能,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西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展示了流光溢彩“夜石阡”的独特风采,也成为了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支点。2023年,石阡全县接待游客39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9亿元。
随着石阡县积极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及网红商圈建设,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新场景新业态,龙川河畔的夜晚变得更加热闹,让人忍不住驻足回眸,城市经济活力越发凸显。(作者:牟绍莉)
编辑:谢芳
二审:周苏星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王能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