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全国生态日 | 我的家在麻阳河
8月15日,我们迎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近年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美丽贵州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
今天,让我们走进武陵山腹地的茂林之中,去寻找一种神秘的物种,聆听绿色的啼鸣。
一身乌黑光亮的毛发,头顶“莫西干头”造型,两颊至双耳留着两撇“白胡”的帅家伙,就是黑叶猴。
它们是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全球仅存2000只左右,而约四分之一的猴群就生活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处乌江上游、武陵山腹地的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野生黑叶猴种群分布最为集中、种群数量最大的地区,分布有黑叶猴72群、550只左右,被誉为“黑叶猴王国”。
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黑叶猴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住在这片山林,以树叶、嫩枝嫩芽、花果等为食的黑叶猴就如同吃上了“自助餐”,每日“游山玩水”,过上我们理想的小康生活。
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地形抬升形成的悬崖峭壁和石块崩塌形成的岩洞,成为黑叶猴躲避天敌、遮风挡雨的绝佳住所。每一个黑叶猴种群都可以随机pick一间溶洞“大别墅”。
作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麻阳河保护区通过持续推进生态补偿、大力推进人工商品林赎买等措施,建立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维护和谐共生人猴关系,使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是比较开放类型的保护区,镶嵌在保护区里面的村寨非常多。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无论是黑叶猴、还是其它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森林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保护区管理局凉桥管理站负责人吴光阳说,这是社区群众参与共同建设的成果。
侧耳倾听,茂林之中,清脆的猿啼声响起。让黑叶猴回归大自然,人与猴和谐共生,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所有生灵的共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