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绝技的传承故事
在铜仁的青山绿水间,松桃悠久的苗族文化独具风情。松桃苗族自治县是史书中“武陵五溪”核心区域,经过千百年繁衍生息,这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表现形式奇特、富有神秘色彩的绝技。苗族绝技以其惊险、独特闻名于世,成为松桃文化瑰宝。
“小的时候看见老长辈表演绝技,心里很崇拜,总想着有一天要像他们一样厉害。”龙之文是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松江村人,1975年出生,从小受到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熏陶,早早就与苗族绝技结了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方式变迁、生活水平提高,苗族绝技加速演进,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松桃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绝技艺人纷纷走出家门,把松桃绝技带出苗乡、带出贵州、带到了天南地北。
上世纪末,松桃苗族绝技随着一支支表演队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声名鹊起。1997年,龙之文第一次跟着师傅龙印迟跳傩堂戏,看到绝技艺人备受尊崇,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一名绝技艺人。师傅看到弟子的决心,把一身本领倾囊相授。
之后十多年里,龙之文一边从事民俗行业,一边掌握苗族绝技,在努力支撑家庭的同时,从未放弃梦想。到铜仁城区打零工、回老家为乡亲办民俗事宜,风风雨雨里两头跑,疲倦不说,还挣不到什么钱,但他从未怀疑曾经关于“绝技艺人的春天”的判断,只是,怎么成为绝技艺人呢?
龙之文真正走上绝技表演的道路,完成从民俗从业者到绝技艺人的身份转换,是在2016年。前一年的牛郎镇七月七情人节,他第一次登台表演绝技大获赞赏,被同行老长辈评价“青出于蓝胜于蓝”。接着,在邻村春节联欢会上的精彩表演,让他进入安花苗族绝技艺术团的视野。
龙之文加入安花苗族绝技艺术团后,随团外出到北京、浙江、重庆、云南等地和贵阳、安顺等省内城市表演,成为一名受到尊崇的苗族绝技艺人。
一批批绝技艺人把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家乡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对接市场、政府引导等方式,前往各地演出;并制作手工艺品,将独具苗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走出一条民族文化致富路。
近年来,铜仁市大力推行民族文化传承工程,全市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持续增强,民族优秀文化有力丰富了旅游业内涵,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又厚重的素材。
自1996年起,松桃苗族自治县文化文物部门对民间绝技艺术相关实物进行抢救性征集,征集到馆藏品300多件。如今,相关部门持续对民间绝技团体提供资金支持、业务指导和后勤服务,有力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承,苗族绝技艺人的成长之路更宽、更好走。
看到铜仁民族文化旅游越来越火,2019年,年龄偏大、乡情日浓的龙之文选择回到家乡,常驻苗王城表演苗族绝技。2年后,他们师徒二人均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体育(傩技——上刀山)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像龙之文这样的“传承人”依旧遵循着老一辈绝技艺人对技艺传承的要求,凭借着口传心授,将独特的技艺代代相传。“我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在北京、有的在四川、有的在福建……”
苗族绝技走出苗乡,把独属于此的文化瑰宝展示与世人眼前;现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民间绝技艺人把展示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纷纷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扩大覆盖面和知晓率。
传承,不仅是对一种技艺的保护,更是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下步,铜仁还将持续推进松桃苗族绝技的保护与传承,以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是松桃苗族绝技第12代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把一项项绝技传承下去!”龙之文对这个身份高度认同,言语间满是自豪。未来,掌握上刀山、下火海、称杆提米、仙人合竹等20余种绝技的龙之文,还将坚持以这些绝技喜迎八方游客。 (铜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韵霖/文 何浩然/图)
编辑:谢芳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肖霞
总值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