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传承“指尖技艺”发展“指尖经济”
“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近年来,碧江区云场坪镇路腊村充分挖掘自身特色优势,做大“黔绣”系列核心刺绣产业,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成效转化。
杨丽是贵州苗绣非遗传承人、叶脉绣创始人。她从小就对手工刺绣有着浓厚兴趣,多年来不断钻研刺绣技巧,其创作的叶脉绣是“黔绣”系列核心刺绣艺术之一,以树叶为载体,将传统刺绣图案与树叶千奇百怪的天然纹理完美结合,既有传统刺绣美学韵味,又富有时代工艺特色。
杨丽致力于黔绣的传承与发展,成立贵州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体化运转,并顺应网络发展趋势,通过打造非遗传承人IP账号“村花姐(黔绣杨丽)”开展直播助农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注入活力。“现在想把非遗传承下去,也想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刺绣、蜡染等都是我们的非遗技艺。”
走进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黔绣馆,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服装、包、伴手礼等各种黔绣文创产品深受大众喜爱。为了更好地展示非遗魅力和传播非遗文化,黔绣馆不仅举办集中展销,还开发“非遗+研学+体验”系列活动,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着重突出互动属性,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希望通过黔绣产业回村,借助刺绣工艺的带动和影响,真正让文旅农融合发展起来。”杨丽说。
为帮助更多留守妇女和贫困家庭,通过掌握传统手艺实现增收致富,2022年路腊村创立“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基地”,给绣娘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园,更确保传统手艺不断代。该基地通过培训到人、订单到户、数据化、产业化等精准帮扶方式,帮助绣娘承接订单,对绣品进行收购、销售,让大家在农闲之余能够通过双手创造财富。目前,“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基地”累计开展20余次培训,培训绣娘400多人。绣娘每个月有1000元保底工资,因参与贵州黔绣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可享受公司年收益的30%分红。
绣娘欧珍先原来在家务农,辛苦且收入较低。“现在来到黔绣工坊做织布、纺纱的工作,一个月收入两三千。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杨丽还对村民采摘的织染原材料板蓝根、荷叶、莲蓬进行全面收购,进一步增加了当地农户家庭收入,推动乡村振兴。
现如今,路腊古寨黔绣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也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编辑:冉景红
二审:申逸恺
值班编委:黄烨
总值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