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 | 传奇里的牙溪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本市要闻

乡愁印迹 贵州村史村事 | 传奇里的牙溪

2024-09-25 19:12
投稿:trwz001@126.com  

牙溪村位于谢桥街道办事处东南部,距万山主城区8公里,土壤肥沃,森林植被好,气候宜人,海拔5600米,空气清新,光照时间长,全年无霜期280-300天,是谢桥街道办事处蔬菜和林业村之一。

牙溪村以前是写为“鸭溪”,据说是因为牙溪村出现过遍体金灿灿的金鸭子,区域内又有石竹河“保驾护航”,所以取名为鸭溪,后来后人觉得鸭字笔画多不好写,就逐渐写成了牙溪。

牙溪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在它的身上,流传着许多传奇故事。

“仙人桥”

牙溪组与棚井坳的交界处被村民叫作“仙人桥”,据说有个牙溪村村民有一天上山砍柴带着他的狗一同前去,路过交界处的时候,狗向下拉尿,不一会原本好好的天气变得电闪雷鸣,交界处几十公分厚的地方被雷劈出的一个大洞。村民认为是狗的行为惹怒了山上住的神仙,才会被劈,后来村民就把那个地方称作“仙人桥”。

“许愿树”

张氏祠堂旁边有一棵几百年年龄的银杏树,树木之大需要4到5名成年男子合包才能围住,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充满了生机。因此牙溪村民又称为许愿树,慰藉心灵。每年的正月十五,有心愿的人都会自发来到树的旁边许愿,祈求期盼所想皆如愿,所盼皆事成。

“感应树”

以前牙溪庙边有颗很大的枫木树,需要四个成年人合抱那么大,失火后被烧了,但是一直没有倒,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那一天,这棵树倒下了,从被火烧至倒下的时间刚好49天,牙溪村民便觉得这颗树是在感伤毛主席,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灵性。

张氏祠堂

张姓作为牙溪村侗族大姓,有一定的历史。在今天的牙溪组,有一座建于光绪年间(1875)年占地300余亩的张氏祠堂,至今已有149岁“高龄”。每年的农历10月26日(张氏祖先的生日),牙溪村200多户的张姓子孙就会齐聚在此开展一次祭祖活动,传承爱国、团结、孝顺的张氏家风。

特色民俗变致富“金钥匙”

侗家文化在牙溪村有着500多年的传承,这里有典型的侗家标志性公共建筑风雨桥、风雨凉亭、风雨长廊;有独特的侗家青瓦木房——侗家吞口屋和吊脚楼,且占比较高,分布集中,布局合理;这里有热情的侗家餐饮习俗长桌宴、侗家敬酒歌,侗家传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沿袭传承。

牙溪村以打造“醉美牙溪”品牌为核心,依托牙溪村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探索出“建强支部引领、龙头企业带动、优化合作社搭桥、突出群众主体”的四步工作法,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的模式,通过荒地再利用、房屋租赁、土地流转方式进行合理规划,在原有100多栋侗族房屋基础上,将人文景观融入农户开发中,大力发展精品蔬菜和乡村特色旅游产业。

2019年,牙溪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田园气息,淳朴的乡村氛围,独特的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吸引苏州高新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打造了牙溪生态农场。牙溪农场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通过房屋租赁、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原有的具有侗族房屋特色的农户旧房变废为宝,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精品民宿。牙溪生态农场不仅是牙溪村重要经济来源和对外交流名片,还逐渐成为万山区乃至铜仁市乡村全域旅游的重要去处(打卡地)。

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每年租金313万元),带动了牙溪村107户村民致富增收,每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其中土地流转费惠及269户23.7845万元,房屋租金惠及107户279.4985万元。2023年底,牙溪村人均收入达14000多元。

 

编辑:冉景红

二审:邓兵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