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绿色家底”!铜仁GEP超5000亿元
9月26日,笔者从全国生态综合补偿工作现场会获悉,2023年铜仁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5333亿元,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实现同步提升。
会议现场。
铜仁,作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河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国家储备林等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4.7%。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江口县农村生活垃圾积分兑换机制、万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等3项改革事项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江口县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铜仁市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铜仁市区风光。
生态环境是铜仁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铜仁市按照“尊重自然、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编制出台《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铜仁市创建生态补偿示范区规划》《铜仁市乌江、沅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等重要规划、政策法规,构建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机制,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铜仁市林业生态补偿脱贫”典型案例荣获“中国扶贫·政府创新奖”;境内接入长江和洞庭湖的两大河流乌江、锦江出境断面水质均达II类以上标准,实现“一江清水送下游”。
锦江风光。
近年来,铜仁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奋力推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全力建设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城镇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人才生态、政治生态“七个生态”,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大数据、现代能源、生态食品饮品药品、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六大生态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和谐共赢,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
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风光。
创新推出“梵净生态账户”,有效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化通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金融效益“多向互通”,目前建立生态账户8.21万户、授信109.51亿元、放贷71.65亿元,让更多群众和企业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铜仁市GEP总值5333亿元,约为GDP总值的3.6倍,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
乌江风光。
“十四五”期间,铜仁市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144.12万亩,提供护林员就业1.88万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基地面积达470.33万亩,实现综合产值66.93亿元,带动15.36万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印江自治县湄坨村风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铜仁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董亮说,铜仁市始终坚守生态底线,着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让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
编辑:李翼
二审:邓兵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