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铜仁力量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国内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铜仁力量

2024-10-14 11:12
投稿:trwz001@126.com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明确铜仁文化发展的定位,找准铜仁文化发展的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铜仁力量。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与价值。在中国,《周易》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论语·阳货篇》中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等都是对文化价值的阐释。在西方,一些思想家们也对文化的作用进行过论述,如伏尔泰曾经说:“文学就像炉中火,我们从别人那里借来火种,然后点亮自己,再去温暖他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更是十分重视和关注文化。恩格斯明确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列宁对于文化也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成无产阶级的文化。”也就是说,要想建成无产阶级文化,就要了解全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特别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化的价值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邓小平也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这些论述都从文化本身来强调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新征程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注重发展优秀先进的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目标,在此之后党中央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总体上看,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努力:从文化的主体性来看,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党的领导下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向迈进;从文化发展的纵向性来看,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纵深感更加厚重;从文化发展的横向性来看,要在保证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其迸发出磅礴的生命力,为人类文明贡献中国力量。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实到铜仁市,就是要奋力推动铜仁文化崛起。推动铜仁文化崛起,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并没有随着时间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呈松柏之茂,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铜仁文化历经岁月变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是铜仁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在此基础上推动铜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当前人民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铜仁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独树一帜的铜仁文化,要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好发展好铜仁文化,实现铜仁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铜仁特色的文化品牌。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所以,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充分挖掘铜仁特色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贡献,尤其要讲好铜仁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铜仁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互鉴中创造了具有铜仁特色的民间文学和民间绝技,比如民间文学方面的苗族山歌、侗族采茶歌、仡佬族打闹歌,以及民间绝技方面的苗族的花鼓舞、侗族的鼟锣、仡佬族的踩堂舞等。这些特色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铜仁的地方特色文化。因此,在对外交流互鉴中,要讲好铜仁故事,展示铜仁形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动铜仁文化崛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厚植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李梦雅)

 

编辑:冉景红

二审:韩康

值班编委:肖霞

总值班:勾文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