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这就告诉我们,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既然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文旅融合发展,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立足于人民立场的重要表现。
人民性是文旅融合发展的本质特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党中央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强调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恩格斯在致康·施米特的信中写道:“物质生存方式虽然是始因,但是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生存方式起作用。”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文化的发展始终是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的。而且毛泽东也同样指出“文化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是民主的。”进入改革开放新征程,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物质文化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进入新时代,关于文旅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民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回应,更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价值取向。文化融合发展,是文化继承和传播的需要,也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不断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首先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需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坚持的原则。其次文旅融合发展有利于整合文化和旅游协同育人资源,让人民在旅游过程中,对传统优秀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感受内化为对党和国家强烈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外化为日常生活中爱党、爱国的具体实践。再次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要让文旅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旅融合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文旅融合发展必须以人民需求作为立足点。第一,坚持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举办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惠民文化活动。近年来,铜仁市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像露天电影、书画展、民生大舞台等一些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第二,强化科技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文旅融合发展内在动力。铜仁市经常在中南门开展无人机表演,每次的表演内容都是结合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人民群众参与科技文化活动,尤其是其积极性的提升,自然增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创新文旅融合载体建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铜仁市新开发的五显庙文化旅游街、中南门、云舍休闲旅游小镇等一系列特色旅游景点,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而且在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同时提升了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新时代,既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也要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刘小铃)
编辑:冉景红
二审:韩康
值班编委:肖霞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