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景上添景 潜龙洞“景”上“锦簇”
10月31日,由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第五调查组——铜仁学院林学专业技术服团队,杨传东研究员、李木良高级农艺师、谭廷鸿博士等4人,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杨秀勇、龙再刚,工程师邓进祎和乌罗镇罗镇林业环境保护工作站站长邓桂阳,工作人员任达文、黔龙社区党支部副支书喻国立、水源头家庭农场主杨冲伍、村护林员杨长强等人的陪同下,深入乌罗镇黔龙社区潜龙洞景区一旁的土地坳,为一棵听当地八九十多岁的老人说,他们知晓这棵柿子树就有这么大了的古柿树进行现地调查和核实,将在贵州省古树名录里,新增一株古树“柿”,为潜龙洞景区新增一景。该树其胸径48.2厘米,树高15.5米,冠幅东西10.5米、南北8.5米。
专家们介绍说,古树名木在林木资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保护贵州省古树名木资源、推动林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及监测工作、提高林业科技人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今年6月,该校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林学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承接了贵州省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调查—铜仁市(不含印江、石阡)古大树资源监测复核项目,并于7月至8月组织了80余名师生历时40天,对铜仁市8个行政单元的古树名木资源数量、种类、分布及生存情况开展了监测复核工作。
该校专家们的工作得到了由省林业科学院杨成华研究贞、杨炎冰高级工程师、贾心博士组成的质检组充分肯定,认为该校林学团队在此次铜仁市古树名木监测复核过程中,组织有序,方法科学,结果可信度高;不仅摸清了铜仁市古树名木的数量,而且对少量树种名称进行了修订,同时结合对古树名木进行科学合理保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古树名木监测复核学生参与度高,与教学、科研结合紧密,为我省培养了大批能吃苦,勇担当的林业后继人才,为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质检组也提出了工作建议和要求:要完善古大树监测复核建档;注重图片与标本采集;对已核查区域进行查缺补漏,确保高质量完成监测复核任务。
据了解,该校林学专业潜心发展,不断创新。现建有“林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建有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高校“梵净山特色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野菜引种与驯化”产学研基地,校级“梵净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铜仁学院生物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等平台,并充分利用平台和专业技术,组建林学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服务铜仁市乃至贵州省及周边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先后组织师生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出色完成了重庆市铜梁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参与了贵州省2022年林业灾情调查;完成了贵州省光皮梾木种质资源调查、贵州省速生树种赤杨叶种质资源调查等工作;完成思南县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工作。该校获批林业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全国统一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该校林学专业将为铜仁市绿色生态建设、林业生产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为铜仁市乃至贵州省林业生态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杨聪训)
编辑:冉景红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勾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