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科技赋能绘就玉屏高效农业新画卷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 区县动态 玉屏县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科技赋能绘就玉屏高效农业新画卷

2024-11-14 15:49
投稿:trwz001@126.com  

10月27日,在位于玉屏侗族自治县的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菌包生产车间,多台(套)大型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进行菌包的定量包装及灭菌生产。

在规模巨大的自动控温车间,几位员工正驾驶叉车把菌包从高达18层的菇床架上一一取下,随后这些鹿茸菇就通过自动流水线运送到了培养车间。

1

培养车间旁边的菇房里,智能加湿设备正从顶层喷洒着雾化纯净水滋养鹿茸菇,每层出菇床架上的补光灯带发出的辉光,为鹿茸菇补充着光照。

一个车间有1.6万棒鹿茸菇,该公司的厂房内共有100多个车间。每个车间都可以根据蘑菇生长情况,实现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各个要素的人为控制与调节,确保每一朵蘑菇能够健康、快速地生长,实现高产、量产。

顺着流水线来到加工车间,上百位工人正忙着把生产线上的鹿茸菇切根、分拣、装盘、称重。整个鹿茸菇生产线的高效精准运行让人叹为观止。

2

“从拌料到养菌,菌包经过了70天的培养,现在只需要在出菇房智能管理30天,就能采收。”该公司总经理陈家平说,依靠智能工厂化车间大数据平台,种蘑菇就像在工厂里生产零部件一样,产出的“数字蘑菇”不断发往市场,让农业告别“挥汗如雨”的时代。

说起搭上“数字快车”的好处,陈家平点开手机APP,菇房内温度、湿度尽在“掌”中。“包括温度在内的十几个生产指标全部自动控制,一旦异常就会报警,巡查的工作人员将立即处理。”

3

作为传统农业县的玉屏,过去农村土地分散,地块形状各异、面积小,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不高,山地利用率低,农作物产出不高。

建县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玉屏自治县农业竞争力持续走强,全县一、二、三产结构由1984年的58:21:21优化到2023年的13:39:48,农村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农民获得感明显提升。

在探索山地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玉屏以满足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不断集聚土地、技术、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合理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集中流转,让科技贯穿农作物机耕、机播、机管、机收各环节,稳步提升农业发展效益。

4

安上科技的“翅膀”,贵福的食用菌产业走得更快更稳。建成了无菌接种车间、菌袋自动化生产车间、净化养菌车间、示范出菇园、食用菌即食品加工车间、食用菌研发中心,可实现茶树菇、羊肚菌、香菇、鹿茸菇等20多种菌棒加工生产,带动了当地900多人就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玉屏还从各乡镇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积极完善高标准农田、产业路、温室大棚等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满足全县土地耕整、病虫害防治、水稻油菜机收等方面的作业需求,种植户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

5

“科技支撑提质增效,比‘老把式’的种植经验靠谱。”田坪镇马家屯村,种了一辈子地的村民陈太桥今年初次体验农机收割油菜,以往她家要几天辛苦劳作才能收割结束的4亩油菜,菜籽一个小时不到就被农机手打包装进蛇皮口袋。

  智慧工厂,绽放着希望的花朵;千里沃野,讲述着发展的故事;新型农民,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数据显示,目前玉屏拥有各类农机具(含散户)2.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18万千瓦,实现了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6

农业智能生产设备、农业机械的不断投入,对于活跃在侗乡田间地头的广大农民而言,“精耕细作”不再是掌握基本农事规律后苦卖力气,而是将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赚取收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5%以上,荣获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玉屏农事实现了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历史性巨变,侗乡山川正焕发无限活力。(作者:葛永智

 

 

编辑:李翼

二审:周苏星

值班编委:谭霜

总值班:王能方

 

责任编辑:liyi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