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一招”在基层】万山:“一引领三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万山区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常态扶持、收益挂钩“三项机制”,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持续强化党建引领“聚合力”
扎实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培育12个先进党组织、整顿12个后进党组织,组织83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97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推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择优选派6名村干部、10名村级后备力量到省内外先进村(社区)跟岗学习,持续提升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服务群众等能力。
同时,公开招录(聘)村(社区)干部到乡镇工作3名,专项招聘优秀村(社区)干部到乡镇工作2名,公开招聘专业化管理村党组织书记2名,选拔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乡镇领导班子,不断充实基层干事力量,凝聚发展合力。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强动力”
制定出台《铜仁市万山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指导意见(试行)》,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鼓励村干部、村民通过资金、资源、技术等评估量化入股,促进发展责任共担、产业红利共享。规范进入、退出程序,农业农村部门对股权转让、增资扩股、股份回购等工作进行指导,对经营管理能力强、个人有服务意愿的离任村干部,优先聘入经营管理层,进一步保障村干部合法权益。目前,全区46名村干部入股村集体经济794.4万元。
建立常态扶持机制“增效力”
设立万山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配备人员5名,负责村集体经济调查研究、监督管理、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工作。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积极做好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通过财政配套补贴、村集体(经营主体)自筹等方式缴纳保险费,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85家区级及以上驻村帮扶单位、乡镇班子成员联系,37名区级领导包保,5家企业结对帮扶,45名“金融村官”、10名省市科技特派员指导,形成帮扶单位帮村、乡帮村、企帮村、人帮村的帮带体系,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今年,各级驻村派出单位解决帮扶资金212.2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28.7万元,获得融资贷款4053.35万元。
建立收益挂钩机制“激活力”
鼓励村干部参与产业管护、市场拓展等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对参与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且作出贡献的村干部进行差异化奖励,实现村干部奖励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双向捆绑”,有效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黄道乡龙江村将村集体生猪养殖场转租给养殖大户,按收益的20%进行奖励,村干部预计人均年增收1万元;高楼坪乡鼓励村干部到秋实强村富民公司交叉任职,村干部待遇保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钩,每月可额外获得1800—3000元不等的报酬。(田素霞)
编辑:冉景红
二审:田政
值班编委:陈曦
总 值 班:郝从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