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交通建设日新月异
玉屏侗族自治县古名平溪,地处贵州省东部,㵲阳河穿城而过,因流水如玉、青山似屏而得名,拥有“中国箫笛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侗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黄桃之乡”四张国家级的文化旅游资源名片。
自古以来,玉屏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商贸名镇,是通黔达楚漕运、航运水陆交通的要冲,素有“黔楚咽喉”“黔东门户”之称。
据《平溪志·水纪》记载:“拱宸门商船接踵,桅杆林立,灯火辉煌,商贸装卸、转运日夜不息,货物有食盐、布匹、药材、染料、生漆、朱砂等,直通滇楚,往来不绝,有‘日进斗金’之誉。”
过去商贸兴盛的㵲阳河,见证着玉屏的发展变迁,但也成为玉屏发展的最大阻碍。 随着多种运输方式的兴起,㵲阳河在对外联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在内部联系中,还阻碍了两岸人们的联系,增加了交通难度。
这是一片在团结中孕育希望的土地。各族群众共同经历了曲折与艰辛,更加迫切地渴望发展。
“想过河只能渡船,或者是选择游泳。”家住㵲阳河畔的唐军从小就是潜水好手,51岁的他当时就期望有座桥能畅通两岸货运。
如今玉屏城区横跨㵲阳河的桥梁就有七座,市民出行方便,大家心里都格外感恩。
㵲阳河历经多少风雨,记录多少变迁——
1984年11月7日,庆祝玉屏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召开,玉屏成为全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 历史,开启新的一页。
北门大桥、玉屏广播电视中心大楼、新华书店综合大楼等先后建成,县城气派初具;
湘黔铁路贵阳至玉屏段电气化工程竣工通车、湘黔铁路建成通车,百年铁路梦照进现实; 靠着油茶、箫笛、玉醇酒等产业,增收也有了眉目……
2006年,途经铜仁市第一条高速公路(沪昆高速)玉屏至凯里段建成通车,玉屏结束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5年6月18日,沪昆高铁铜仁南站正式运营,玉屏昂首阔步进入高铁时代。
玉屏,从此山不再高、地不再偏、路不再远,通达四海,联通世界。
砥砺前行40载,玉屏人民发扬“愚公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段“交通突围”的峥嵘岁月,见证贵州“东联”发展战略的“桥头堡”款款走来,展现“构建大交通”的新气象:
沪昆高铁、铜玉城际铁路、株六复线铁路、沪昆高速、铜大高速、320国道、201省道穿境而过,东出两湖、西进滇黔、南下粤桂、北连川渝;
县内农村公交覆盖率100%,城乡通达、外联内畅,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达到5A级水平。
大道通了,山门开了,玉屏和外界“N小时生活圈”越来越近、“朋友圈”越来越广,在改革探路中,开放之门全面打开。驾车60分钟可达铜仁凤凰机场、怀化芷江机场,高铁1小时可达贵阳、2小时可达湖南长沙。
善弈者,谋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支持大龙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奋力把玉屏建成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和黔东物流集散中心“三区一县一中心”目标,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促发展、惠民生,向党和人民提交一份份厚重提气的改革时代答卷。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2018年,玉屏成为铜仁市首批脱贫区县之一,2020年底实现贫困人口6774户24111人全部清零,饱受贫困之苦的玉屏人民由衷感叹:“一跃千年,换了人间!”
共同富裕之际,“山海协作”同步升级——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广东省东莞市常平组团援助东西部协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含以物折资)3.36亿元,用于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发展和政策兑现,东西部协作年度成效考核综合评价连续7年取得“好”的等次。
40年为序,大地腾飞。以1984年、2023年为起止点,玉屏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05.22亿元,是1984年0.42亿元的251倍;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45元,是1984年293元的60倍……
看万山红遍,大道势如虹。从曾经“穷根挖不断”,到如今“万里共小康”。玉屏,成长在党旗下,奔跑在春风里。 (作者:葛永智)
编辑:谢芳
二审:韩康
值班编委:张璇月
总值班:张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