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让城市朝气蓬勃——铜仁市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观察
留人聚气,育才兴城。
青年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区域跨越发展的强劲动能。
铜仁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城市,常住青年人口96.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9.3%。
近年来,我市围绕青年人才发展的全周期、各环节,以打造让青年心生向往的“逐梦之城 青春铜仁”为核心,高位谋划、一体推进,在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上持续用力,加速建设青年人才集聚区,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为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11月5日,铜仁市抹茶产业青年人才创意创业大赛决赛如火如荼进行。本次大赛充分发挥我市抹茶产业生态优势和规模优势,围绕抹茶产业高值化应用需求,以建设铜仁抹茶产业品牌孵化器为导向,搭建起需求单位与创业青年之间的桥梁,选树一批青年人才岗位能手,打造梵净抹茶IP形象,持续扩大“中国抹茶之都”影响力,为奋力开创绿色铜仁现代化建设新未来贡献力量。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产业、人才、资金和资源深度融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积极选树、广泛培育青年技能人才先进典型,加快建设‘逐梦之城·青春铜仁’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在全社会营造青年成长乐业的良好氛围,加快建设全省良好人才生态先行示范区。”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近年来,铜仁市通过坚持因城施策、自主探索经验,将建设青年友好型写入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并连续三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带动辖内所有区县连续三年同步推进。
2022年铜仁市抓住贵州在全国率先探索青年大数据画像的有利契机进行精准分析,邀请省市级智库专家系统研究谋划,协调职能单位、区县及青年代表深度参与试点方案编制全过程,并会同组织、宣传、发改、人社、住建、教育、财政等7家重点部门就政策可行性开展多轮次论证研究,在全省非首批试点城市中率先出台《铜仁市青年友好型成长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形成整市推进的“一盘棋”工作格局,出台青年发展政策75项……
引才、育才、留才、用才,聚焦青年人才发展的全周期、全环节,共青团铜仁市委更是一体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
2024年以来,铜仁市按照《方案》既定目标,抓住贵州省唯一整市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国家试点的历史契机,更探索出党团社一体化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等一系列成果,聚合多要素打造了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生态新系统。
具体来说,共青团铜仁市委通过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人才工作等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目标,聚焦城市创造力、亲和力、向心力、吸引力、服务力、竞争力“六力”提升目标,提出建设“乐业、宜居、无忧、悦享、安心、有为”的“六边形”青年之城,并对应制定了十二项工程具体任务措施并明确到人,将试点建设周期细分为动员部署、攻坚突破、巩固提升、评估验收四个阶段推进,提出“对口联系+信息共享+协调督促”的协同机制,确保路径清晰化、措施创新化、责任明确化。
蓝图关键在于落地,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长久之策是让青年群体对城市拥有情感认同与归属。
为此,共青团铜仁市委通过聚焦青年急难愁盼问题,在就业创业、住房供给、教育医疗、文体生活、建功立业等方面结合《方案》和实际增添了富有铜仁特色的支持政策,更好地优化青年发展的规划环境、就业环境、居住环境等,更好地满足青年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即充分结合“千名英才·智汇铜仁”、平安幸福家“1314”服务机制、梵净山马拉松、普惠托育服务等铜仁探索的经验做法,不断健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政策体系,推动青年人才好就业,就好业,同时根据青年人的个性和喜好,创新提出打造中南门青年集聚新地标、开展梵净山马拉松青年品牌赛事、推出青年文旅精品路线,成立铜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工作举措,让美景和生活触手可及,让青年感受到了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
落实青年人才待遇,社会保障要“有力”。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碧江区已入选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试点,万山区、德江县同步入选全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县域建设试点,通过试点带动全市域铺开,已有6个区县以党政名义相继出台县域建设实施方案,累计开展省级示范项目(活动)15个,建设青年友好街区11个、青年驿站23个、青年友好运动场馆14个,推出铜仁青年卡平台,235家青年友好商户入驻提供优惠消费服务。
青年是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新力的群体,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因素。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成果,着眼于青年人才引、育、留、用,以“全周期”服务生态做大青年人才“蓄水池”,与青年人才携手进步、共赢未来。(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申逸恺)
编辑:冉景红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杨胜花
总值班:张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