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并非是不可战胜的恶魔,了解它是防治的关键一步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宣传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旨在号召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担起防艾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共建健康中国,共享健康成果。
艾滋病,这个曾让世界谈之色变的疾病,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隐藏在我们生活角落的健康挑战。但其实它并非是不可战胜的恶魔,了解它,是我们预防和战胜它的第一步。
图片由AI生成
为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艾滋病,我们采访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磊,就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解答。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通过特定途径传播。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 T淋巴细胞,当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时,人体就会容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患上肿瘤,而这些感染和肿瘤往往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据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张磊告诉记者,目前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艾滋病的病人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年轻的比如说青少年男性会见得多一些,而在男性患者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男性的同性恋人群,另外在中年人群里面也不少,比如说婚姻出现了危机有别的性伴侣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艾滋病的感染,还有一部分是老人,老人也是男性会多一些,这些人群通常是因为丧偶等原因会接受有偿的性服务,总的来说,这部分病人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高危的性行为。”
图片由AI生成
在性传播中,高危性行为,如无保护的阴道交、肛交等,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张磊提醒道:“在发生性行为时,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能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张主任还表示如果发生了高危性行为也不要过度恐慌,应该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有一个说法叫‘黄金72小时’,也就是说在发生高危性行为之后的72小时之内如果及时服用阻断药物,是有很大的概率能够避免感染上艾滋病毒的。”
张磊告诉记者,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不正规的拔牙纹身等都可能让病毒乘虚而入。据悉,母婴传播则是感染了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孩子。不过,如果母亲在孕期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母婴传播的概率可大幅降低。
对于恐艾的话题,张磊表示:“日常的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共用餐具、蚊虫叮咬等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所以,我们无需对艾滋病患者过度恐惧和歧视,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与支持。”
图片由AI生成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洁身自好,避免高危性行为,在性接触中,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个人用品;避免去不正规的场所进行纹身、打耳洞、拔牙等行为。”他还提醒道:“艾滋病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它虽然是可防可控的,但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避免感染。”
张磊还谈到,如果不幸感染艾滋病毒,不要绝望,及时地进行抗病毒治疗,能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回归正常生活的轨道。
了解艾滋病,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为了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包容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知艾,才能更好地防艾,才能携手走向一个无艾的未来。今天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关爱温暖他人,共同绘制一幅无“艾”的美好画卷,为健康未来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