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三个三”建强网络育人阵地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支部抢抓媒体融合的发展和机遇,紧扣时代脉搏,以“三个三”网络育人体系为核心,持续巩固和完善网络育人阵地,切实让立德树人主旋律“唱得响”,让思政工作主动权“抓得牢”,让网络育人新阵地“守得住”。
创新拓展,构建新媒体矩阵
平台拓展广覆盖。着力打造一批师生黏合度高、受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网络新媒体平台。党委宣传统战部党支部准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脉搏,不断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从“两微一端”延伸至新兴媒介平台,开通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
矩阵协同聚合力。在打造学院官方新媒体主渠道主阵地的同时,组织指导共青团、系部的5个新媒体账号网络育人同向发力、集体发声,实行审批备案管理,5个新媒体平台粉丝数累计突破21万,持续推出高质量的新媒体作品,提升学院整体影响力。
功能深化促育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网络,用师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和形式讲好中国故事、铜仁故事、学校故事。网络文化作品《青春告白祖国》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师生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精耕细作,丰富网络文化供给
文化精品创新潮。引导全院师生积极参与网络产品的创作生产,不断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丰富载体,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创作短视频《中国很赞》《急救操》《向前追梦——我们都是追光者》《青春告白祖国》《向阳而生》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爱国主义、青春风采和校园文化。
思政课程新体验。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们革新教学手段,打造网络VP思政馆,公共实训中心的VR一体机结合学校的常规课程,开发了党建教育、安全教育、劳育美育、解剖学习、趣味科普等模块,用于思政课、解剖课、心理辅导和大中小学趣味科普等方面的线上线下学习,用信息化教学拉近思政课与学生的距离。针对“00后”大学生“网络原住民”这一学情,充分利用学习通、网站、微信、抖音等平台,精准及时地推送党的创新理论及时事热点,与大学生就社会公共事件、热点时政话题进行思想引领,对网络舆情加以正确解读研判并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积极发布学院各级团学组织工作动态,展现榜样先进风采和学院风景,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等。
育人案例树典范。通过牵头组织网络作品创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在贵州省教育厅举办的“薪火黔行故事汇”——讲好长征故事微视频征集活动中,我院学生任煜莎、余林涛、黄金星、刘英四名同学创作的《困牛山战斗之牺牲自我 掩护主力 保护群众》微视频荣获三等奖;我院报送的“黔健行·筑梦青年”和“厚生黔行—乡村振兴路上行走的健康使者”2个项目在第八届贵州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斩获银奖;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青年大学习”栏目,开展好“三会两制一课”,引导全院团员青年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起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宣传稿多次被中国青年网、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多彩贵州网、铜仁日报等媒体采用。党委宣传统战部党支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深刻理解和把握网络思政工作内涵,立足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强化“育人”意识,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网络思政工作始终。
人才强基,锻造网络宣传铁军
围绕网建、网管、网评三个重点领域,加强网信人才队伍、新闻宣传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遴选了一批政治信念坚定、热爱网络工作、熟悉网络语言的教师组成了“三员合一”网络宣传队伍。组建和指导“大学生传媒中心”“青媒中心”“系部大学生传媒中心”等学生网络工作队伍。将学院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粉丝上5000人的学生进行排查,粉丝量上2万人的纳入大学生传媒中心等学生网络工作队伍,不断加强队伍培训和指导。党委宣传统战部支部每年组织开展师生宣传思想队伍培训,持续加强信息和宣传两支队伍的业务专题培训和实践操作,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共同讲好学院好故事,不断提高网络宣传队伍的政治素质、信息素养和工作能力。
编辑:徐霜
二审:向丽华
值班编委:陈林
总值班:王能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