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万山区

万山:党建引领为基层治理“聚势赋能”

2024-12-09 15:55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万山区健全完善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搭平台、优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力、凝聚力、驱动力,切实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建机制,提升城市党建引领力

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设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双报到”工作等6个专项组,明确各专项组工作职责,定期沟通协调解决问题。建立街道社区联系点制度,区“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4个街道16个社区和网格,协商解决各类问题120余个。明晰责任清单。持续深化4个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66项,全面规范街道机构和职能设置,取消街道协税、招商任务,推动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职事项清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两项清单”,对未列入“两项清单”范围事项,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全面推行居民自治,减轻工作负担。加强网格治理。以楼栋、小型居民小区或者200—300户的标准,划分综合网格65个,以社区党员和驻社区两新组织党员为主,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补充,建立网格党支部5个、网格党小组60个,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网格全覆盖。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实现每万城镇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21人,不断提升网格治理能力和水平。

搭平台,提升基层治理凝聚力

小服务汇聚“大能量”。建立“一声哨响、三方发力、一网协调、四位评估”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机制,10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16个社区党组织,实现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与社区结对联系全覆盖,200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部到社区报到,办理实事7500余件。小板凳汇聚“大民生”。紧盯群众需求,以社区工作者、驻社区干部、在职党员、热心居民为主,组建“小板凳”宣传队、服务队,以居民小区、楼栋单元为单位,组织党员、居民利用闲余时间坐在一起,建起“家门口”学习阵地、居民身边“智囊团”,推动城市治理从“独角戏”变身成“大合唱”,居民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截至目前,组建“小板凳”服务队64支,解答解决各类民生问题560余条。小集市汇聚“大温暖”。聚焦服务百姓、改善民生实事,不断规范经营市场,提升治理效能。在谢桥街道创新推出“农村菜·谢桥买”品牌,规范农贸市场闲置区域管理,重新划定200余个临时经营摊位,将市场周围占道经营的流动菜贩有效整合,引导摊点规范、安全、有序经营。在贵苑社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对夜市周边道路设施进行改造,重新规划布局、合理扩容,不断释放“地摊经济”活力,成功吸引商家270余个,盘活周边商铺150余个,探索出一条推动市民消费、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优治理,提升社区服务驱动力

抓好安置点社区治理。在安置点社区聚焦“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的四安家园建设,持续抓好治理体系、就业保障、公共服务、文化服务,推动全区5万余名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快融入、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持续选派8名第一书记、30名驻社区干部到安置社区工作,进一步充实安置点工作力量,提升治理成效。抓好混合型社区治理。在商住小区,实施“红色物业”工程,成立物业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推行社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交叉任职”“双向交流”机制,打造“红色物业”点4个,有效激活“红色治理”微细胞。在商业市场,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团体、个人积极向驻地社区报到,发挥专业特长开展义诊、义剪等便民惠民服务40余次。同时,选聘10名网约车司机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推动参与政策宣传、应急处置等工作,帮助社区解决问题40余个,促进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抓好村改居社区治理。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四社联动”为突破口,整合多方力量协同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实现党建联抓、活动联办、难题联解。同时,因地制宜盘活商铺、土地等闲置资源,通过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社区集体经济,目前共创办集体经济29个,集体经济收益累计达800余万元,有效带动集体增资、群众增收。(莫利群)

 

编辑:张丹妮

二审:周苏星

值班编委:谭霜

总 值 班:王能方

责任编辑:张丹妮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