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印江团龙村:深耕民族文化 焕发勃勃生机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民族团结促和谐 长治久安谋发展
首页 新闻中心 区县动态 印江县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印江团龙村:深耕民族文化 焕发勃勃生机

2024-12-12 12:18 来源:铜仁市融媒体中心
投稿:trwz001@126.com  

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团龙村深耕民族文化,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收入,这个藏在“深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团龙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的西麓,距印江县城40公里,是西上梵净山的必经之地。国土面积1433公顷,林地面积1305.35公顷,森林覆盖率91.09%。全村辖10个村民组,201户807人。

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团龙茶被思州土司当作上乘方物献于皇家,“团龙贡茶”从此盛名远扬。至今该村还有很多数百年的老茶树。

该村同时具有“天然氧吧、避暑天堂”之美誉;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深秋,走进印江自治县团龙少数民族特色村,秋阳透过茂密的森林,斜斜地照射着群山环抱着的木屋、静静的流水、灵秀的小桥、石砌小道以及惬意的游客,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在群山之间徐徐展开。

“至今,我们村还沿袭了土家族过赶年、哭嫁、哭丧等民俗传统文化”。团龙村副支书、监委会主任田进说,同时保存着大鼓、锣、唢呐、长号等乐器,在婚丧嫁娶、民俗活动中使用;《采茶歌》《螃蟹舞》《摆手舞》《板凳舞》《土家花灯》《篝火晚会》在人们茶余饭后或农闲之时都会精彩上演。

团龙村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黔东武陵山区一个集土家族、苗族聚居的村寨,聚居在这里人们至今仍还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和语言。

丰富的民族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打造“梵净.西游记”的充分缘由。而随着“梵净.西游记”的纵深推进,为该村旅游业迎来了蓬勃发展。

“一年四季,都有游客到这里来吃和住,外地游客比较多一点,生意比较好。”团龙山庄服务人员杨丫丫说。

该村200多户人家,从事旅游业的占三分之一。沿河两岸,星罗棋布的农家乐、让人目不暇接。走进任何一家农家乐,都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菜品。

“我们山庄是以土家特色菜品为主,比方黄金水盐菜、天麻罐罐汤,还有腊肉等。”团龙山庄服务人员杨丫丫说。

除了美食、美景,当地的民宿也保留了土家吊脚楼的房屋特色,古色古香的民宿、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的身体和灵魂都得到放松。

“住在民宿里,清晨在鸟的呼喊中醒来,一推窗,清新的空气会和你撞个满怀,品尝土家美食后,在晒晒暖暖的秋阳,晚上众人再围起篝火,跳一场酣畅淋漓的摆手舞,别提有多惬意了。”上海游客黄霞说。

据梵西.诺亚民俗负责人吴欢欢介绍,因梵净西线的风景好,徒步路线上的景点也十分有趣,“民宿营业三个月多来,8、9月份基本上每天都满房,10月份到现在,入住率达到90%以上。”

家住风景里,群众有增收。目前,全村807人,直接、间接从事旅游业的超300人。

 

编辑:徐霜

二审:杨树洁

值班编委:陈曦

总值班:郝从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