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思考】以红色文化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红色文化是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好贵州红色文化资源的资政育人作用,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传承好,把红色精神弘扬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以红色文化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育人的关键在于立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着眼于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构建大中小学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应有之义。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长期、系统的工程,必须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狠下功夫,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协同和联动,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学段的有效衔接,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承担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肩负起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各学段学生群体的成长特点,做好顶层设计,做到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时也兼顾纵向衔接、横向兼容,切实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以红色文化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体现,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贵州各地各学校应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各学段特点,用好红色文化活教材,办好思政课这一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深化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贵州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扎根红色文化,依托贵州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循序渐进做好各学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红色种子深植学生心中,用红色精神引导学生,让红色文化在新征程上焕发时代光芒。
红色文化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不竭动力。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用好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贵州红色文化话语表达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以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为推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源源不断提供精神动力。
以红色文化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
红色文化融入教材。教材建设是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思政课教材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依托,发挥着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作用。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结合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全面梳理各个学段教学内容间的衔接节点,将贵州红色文化元素合理融入教材,对知识点进行补充,以确保各学段教学活动循序渐进、有效衔接。
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依托各类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基地等,打造“主题研学+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课堂,深入开展“大手拉小手 同上一堂课”活动。如利用贵州“红飘带”等以现代数字技术赋能的红色文化体验场所,将各学段理论教学知识与现实场景相结合,通过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复原革命场景,让学生与革命先烈实现穿越时空的对话,重温革命历史,传承光荣传统,让红色文化润物无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大课堂。
红色文化融入师资培养。通过在贵州红色文化较为集中的地方打造一批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学基地,为思政课教师提供红色文化研学平台,在研学、培训、交流等活动中,促进各学段教师深入交流,共同挖掘贵州红色文化中与教学内容相适配的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组织各学段的思政课老师以及红色文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建贵州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团队,对贵州红色文化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研究和优化整合,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连续性,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螺旋上升。
文章来源/《当代贵州》2024年第39期
作者/贵州医科大学 韦芝珊 余小川